我们踏看了城墙上下,共同赞叹古昔工程的浩巨。遥想淹国当年,深沟高垒,凭险固守。三道城门不在一个方向,该是考虑了城堡防御的要求;而唯独东面无门,又似乎标示出当时主要敌人的方位。

“但是,偏偏没有守住。”说着,小章续讲了前面剩下的半截故事:

且说留国的军队围困淹城近一个月,也没有攻下。正在无计可施之时,留国的军师给太子出了个主意,让他以过去惯用的“飞箭传书”的方式,与年轻貌美的妻子(淹君之女)相约在城外会面,面诉两地相思、缠绵悱恻之情,说明照此死守下去,夫妻永无团圆之日;进而诱使她提供破城之策。太子甚以为是,遂依计而行。

淹君女对父王早有腹诽,认为不值得为了两只小小的白龟而斩断亲情,刀兵相见;此刻,为了一己的情爱,便将社稷存亡置诸脑后,当即答复了丈夫的请求,在城外会面中偷偷泄漏了淹国的机密。她说:“冬令祭腊之时,父亲将带兵出巡,城里兵力空虚。届时可在城外放火,烧掉墙上的棘刺,然后,你们偷偷地架桥设梯,攀上城头,我在里面按时接应。”

届时,留君太子一一照行不误。结果,五百精兵一夜之间尽数拥进宫城,劫走了白龟和大量财宝。淹君归来,知是女儿里通外国,勾引敌兵所致,未容分说,便手挥青铜剑将女儿碎尸三段,分别埋葬三处,上筑高墩,一则让她永世不得翻身,一则用以警戒臣民。后人称它们为头墩、肚墩、脚墩。

尽管这只是传说,未必实有其事,但经当地民众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淹君女便成了不见诸史传的千古罪人。

“揖让征伐几废兴,陈年史影费猜评。”隔着历史的重重帷幕,有些史疑一时很难廓清,还是请历史学家去论证吧。我想的是这个古老的传说留给后人的深刻教训。

中国古代城堡的形制,多数比较简单。沪南奉贤区的柘林古城,不过是个土围子。即使春秋战国时期的郑、韩故城和赵邯郸、齐临淄等古代名城,也只有两重方城,有的部分还互相重合。像淹城这样内外三层,层层相套,高达数丈,实属少见。但因隐患未除,“变生肘腋”,堡垒被从内部攻破,高垒深池,统归于尘土。

归途上,感谢小章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小章却摇了摇头,嫣然一笑说:“功不在我。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

后来,我陆续看到报道,这里先后出土了独木舟和多种青铜器具、原始青瓷和几何印纹陶器。被称为“开天辟地第一舟”的独木船,全国现今只发现十几只,而淹城一处就出土了五只。最大的长十一米,口宽零点九米,系用整段楠木刳空而成。科学鉴定证明,这只船公元前一千多年即已投入使用,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而淹城遗址已经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