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竟是如此巧合,简直像是特意安排好的——我们在圣彼得堡看过一台名叫《泪泉》的芭蕾舞剧,就是根据普希金这部长诗改编的。

基洛夫剧院名气很大,号称全俄第一流豪华剧院,从外观看,特色并不鲜明,但内部装饰十分精美、华丽。圆形的穹顶上绘有圣母、天使图像,下有七层包厢,四壁装饰得金碧辉煌,琳琅满目。从建院到现在,已经上演过七百多个剧目,像这类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舞剧是长盛不衰的。

入场前,观众一律把外衣、帽子和手提包存放在寄物处,女士们一般都对镜整容化妆,有的还要换鞋更衣;男士们也都衣着整肃,像是出席宴会一样。这个期间,苏联刚刚解体,正值卢布贬值,通货膨胀,商品供应奇缺,也许有些人排队半晌也没能买到什么东西。可是,他们来到剧院,却显得如此悠闲,实在令人有些费解。开幕铃声响过,观众鼓掌欢迎,指挥率乐队全体起立致谢。全场秩序井然,除配乐管弦外,听不到其他任何声响。

舞剧共分四场。第一场表现波兰郡主玛丽雅·波托茨卡娅聪明美丽,天真活泼,整天酣歌畅舞,无忧无虑。谁知好景不长,突然灾祸降临:鞑靼可汗基列伊率兵侵犯,父王罹难,郡主本人成了俘虏,可汗把她关在巴赫奇萨拉伊的豪华宫殿里。

第二场:可汗的后宫珠环翠绕,有美女无数。但是,无论哪一个,可汗都不中意,唯独对这个外来的波兰郡主情有独钟,以致把年轻美貌的皇后也抛在脑后了。颇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之概。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玛丽雅郡主却对可汗冷若冰霜,视同陌路,整天愁眉深锁,缄默无言。

第三场:一天晚上,可汗又来到玛丽雅郡主身旁,摘掉了王冠,脱下了斗篷,显得殷勤备至,恭谨有礼,却照例遭到了冷遇,郡主全然不理不睬。可汗无奈,只好悻悻然离去。玛丽雅在无边的孤寂中静静地睡去,双颊上燃烧着处女的幽梦,还带着两行新鲜的泪痕,越发显得娇柔妩媚,楚楚怜人。王后莎莱玛对可汗钟情于玛丽雅,始终耿耿于怀,不能自释。这天深夜,她悄悄来到郡主住所察看,发现可汗的王冠和斗篷留在那里,顿时妒火高燃,遂将郡主刺死。可汗闻讯,怒气填膺,当即命令卫士将王后抛入大海,予以最严厉的惩罚。

第四场:可汗陷入极度的悲愤之中,大臣们百般劝慰也不能解脱。他发狂地燃起战火,发兵侵略了高加索邻近诸国和俄罗斯的和平村庄。班师回朝后,为了寄托对玛丽雅郡主的无尽哀思,在王宫幽静的一角,修建了一座用大理石装饰的喷泉。泉水,盈盈珠泪般地日夜滴淌。

尾声:可汗呆立在喷泉前,眼前幻象环生,郡主与王后相继出现,他在昏沉中晕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