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怀疑,赌场上输多赢少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老板暗中做了手脚。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作弊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他不能不顾及信誉问题。但是,赌场聘请专家运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赢面的或然率,根据这类资料再制定出赔兑率,进而权衡得失,趋利避害,却是事实。在“大数恒静”的法则下,老板自然有赚无赔,可保万无一失。

据说,赌场上赢的概率不过万分之几。这样,即使碰到巨额赢资也不会有什么风险;何况,赢钱之后,只要你继续地赌下去,等待你的结局必然是输,直到你连本钱都赔进去,最后“地了场光”,净身出户。所谓“久赌无赢家”,正以此也。因此,赌城有个别名——“苏打埠”,意思是:进到里面去,钱袋子就会像用苏打水洗过一样,一干二净。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必输无疑,赌客为什么还会趋之若鹜呢?这种局面又是依靠什么机制维持下去的呢?原来,凡是赌钱的人都有渴望赢钱的心理,赢了还想赢,输了更想赢,要赢就得赌,赌上就没完。所以有“只怕你不来,不怕你不赌”的说法。正像有人形容的,赌癖是一条毒蛇,一经缠在身上,就再也难以摆脱。老板就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机制来运作的。结果,有些嗜赌终生的人,把辛辛苦苦挣得的血汗钱全部押在赌注上,“聚之尽锱铢,散之如泥沙”,最后,一贫如洗,走投无路,只好用一条裤带了却残生。

西方有一种观点,认为赌瘾的成因,源于一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如同酒瘾来之于酒精,烟瘾是由尼古丁所致。据英国的格里菲斯博士最新研究显示,人在赌博时体内分泌一种叫作内啡肽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使人获得一种超乎寻常的快感。正是这种快感,诱使赌徒一次又一次地拿起赌具而不想放开。因此,一些科学家设想找到一种可以抑制内啡肽分泌的阻滞剂,以救助赌徒消除赌瘾,跳出迷津。

这种观点完全排除赌瘾与金钱的诱惑、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等社会因素,单纯地看作是一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起码是不够全面,甚至可以说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应该承认,一个人之所以耽于赌博以至逐渐成瘾,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心理影响、精神状态和思想意志。即使确有一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那它也只是久赌之后所产生的果,而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