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创新

治理创新

为适应医保监管新形势,规范医疗行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立了严密的医保监管体系。

一是健全管理体系。医院建立质量管理部—医保管理部—临床医技科室三级结构的医保组织管理体系,实施医保联络员、医保质控员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医保、医务、药学、信息、物价等多部门联动的医保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等多维度的医保监督决策体系。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医院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制订医保患者就医管理、医保基金使用管理等30余个制度与服务流程。建立医保质量考核细则,确保医院医保基金使用的规范、安全、高效。

●联动模式

◆1.医院运行三联动

2020年,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川渝飞行检查后,聚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医院建立了医院运行三联动,即“医保—医务—财务”联动的工作机制。医院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三联动办公室挂靠医保管理部。医保管理部、医务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各抽调两名人员组建三联动工作小组,采取集中办公、周例会、月总结、季联席等工作方式,以加强医疗行为、服务价格、物资进销存管理等六大任务为目标,以药品耗材合理使用、医疗服务合理收费为切入点,全面梳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等系统中的医嘱目录、药品耗材目录、物价收费目录,通过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并逐一整改,精准落实。医院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每季度举行专题研究会研究医院运行三联动的工作情况。

◆2.模拟医保飞行检查

以问题为导向,模拟国家医保飞行检查工作方式,医院建立模拟医保飞行检查工作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医保基金使用自查自纠工作。医保管理部牵头,制订模拟医保飞行检查工作方案,组织临床、物价、信息、财务、审计等方面专家,通过数据提取、筛选疑点、查阅病历与到科室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上一年度医院执行医保政策以及合理医疗、合理收费等情况进行核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举措、整改时限。

●●融合模式

◆1.联合办公医保服务模式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重庆市率先开展医保服务窗口与出入院收费处联合办公,为参保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出入院服务。

◆2.院内融合发展管理模式

为升华“医院以服务患者为中心,职能部门以服务临床为中心”的医院服务文化,加强行政职能部门与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提升全院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医院开展了“院内融合发展共同体”工作,以一个行政职能部门结对一个临床科室、联系一个医技科室的形式建立院内融合发展共同体。行政职能部门督导临床医技科室严格按照医院发展规划、目标计划、管理制度等执行,每月参加结对科室晨交班、质控会,传达、学习医保文件,协助分析医保指标,督促问题持续改进,促进医院医保管理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保障模式

◆1.夯实基础质量

以“1113”基础管理为抓手,夯实医保质量管理内涵。常态化开展运行监督管理,每周一次医保巡查,每月一次医保夜查房,每月一次医保质量考核,每月三张考核通报表。医保管理部牵头,组织医保质控员、医保联络员,开展合理医疗、合理收费、医保基础管理等督导检查与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持续改进医保质量。

以规范医疗行为为抓手,贯彻合理医疗原则。医院加大处方点评力度,持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常态化实施“三超一重”专项活动,同时加强对抗肿瘤药物、重点监控药品的临床使用监督管理,促进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合法性。医院严格落实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十大目标,开展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确保肿瘤患者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升肿瘤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存率。医院始终贯彻“因病施治”的原则,严格核心制度落实、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2.强化干部履职

医院建立健全“1+9+5”科主任履职考核体系,明确科主任医保管理履职考核细则,强化临床医技科主任医保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管理与考核。

◆3.搭建信息平台

依托智慧医院建设,医院上线医保智能监控系统、DRG运营分析系统、HRP物资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医保服务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