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做法
●“1”个平台构建——搭架构
2020年下半年,护理部牵头成立由护理部、信息部、宣教部等多部门合作的管理团队。团队设置项目顾问、项目指导、项目负责人和执行团队共计35人,主要负责健康教育的项目调研、原因分析、方案拟订、意见收集、方向确定、标准制订、组织培训、措施落实和质量评价,并对相关风险拟定防范措施。同时,根据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的政策指引和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的设置等,为本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和经费保障。
项目组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认知行为相关理论,结合六西格玛(6σ)的管理工具进行现状分析、根因分析,确定健康教育有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图17),确定核心目标是从宣教内容、形式、途径进行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157”路径式健康教育新模式(图18)。2020年下半年,项目组通过信息技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同步完成护患端人员匹配和操作系统对接等工作。2021年,平台构建完成以后,团队组织内科、外科分别试点运行,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修改优化,组织全院多轮培训后推广使用。

图17 健康教育未得到良好实施的根因分析图
●●“5”种类别——丰内涵
2021年下半年,项目组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云上”健康教育知识库(支持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包括院级知识库和科级知识库两大类(图19)。知识库根据患者年龄、疾病和文化程度,建立5种交叉联合的健康教育类别,包括动漫视频、图文手册、健康讲座、实物指导和健康俱乐部(图20)。院级知识库主要制作各科室的通用课程,包括出入院知识、检查检验、饮食活动、用药指导等内容,形式主要为医院自主开发设计的28项动漫宣教视频(高度还原现场实景、人物形象和运行模式)。科级知识库主要根据疾病专科特点和护理特色,根据疾病的临床路径,分疾病、分种类地建立科室宣教知识条目,制作专科宣教课程,覆盖29个专科类别(近700个疾病项目类别)。知识库定稿阶段,团队将28个科室的宣教按照类别进行分类,组建专家团队对全院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分区推进,对宣教内容反复讨论,逐字修改,经过“四上四下”修改定稿。

图18 核心目标——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路径式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图19 “1”个平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云上”健康教育知识库

图20 建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类健康教育形式
●●●“7”条途径——促多元
2022年上半年,项目组采用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同步推送,满足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主要路径包括面对面指导、医院电视台频道滚动播出、掌上电脑推送、工作站系统推送、手机App推送、公众号自助查阅、智能随访系统匹配推送7种路径(图21),满足患者家属自助查阅和护士推送需求,有效提升健康教育效率。同时,科室根据疾病的专科特点,遵循临床路径“时间为横轴,干预手段为纵轴”的特征,拟订“一病一策”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单。患者进入护理宣教平台,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和治疗周期,建立患者“门诊—住院—居家”的全程健康宣教路径单,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健康教育的闭环管理(图22),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图21 “7”条途径——打造多元化健康教育途径

图22 建立基于“互联网”路径化宣教闭环管理
●●●●实时反馈——提效率
2022年下半年,项目组通过宣教平台建立实时反馈系统(图23),支持数据生成汇总、阅读情况反馈和在线疑问解答等功能,实现“护士推送—患者阅读,患者未读—护士督促,患者疑问—护士解答”等功能,助推护患实时互动、双向监督、实时评价的落实。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护理决策系统的手机端查询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的开展及落实情况,定期组织专项质量考核,并反馈至科室质控团队,持续改进健康教育质量。

图23 信息化——建立健康教育实时反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