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
回顾建设历程,为预约平台持续优化及其他信息系统建设总结如下经验。
●医技检查预约平台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在预约平台建设过程中,院领导组织各相关科室共同讨论、制订实施方案,拟订责任清单,明确清单责任人,建立清晰的项目实施组织架构和充满活力的项目实施团队。同时,院领导每周参加项目例会,在重大业务流程、任务分配和争议事项上发表重要意见,及时组织讨论并决策,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预约规则设计无法照搬复制任一成功模式
全院医技检查预约平台应解决的自动化检查规划排程,是基于大量的多项检查互斥、患者来源、医保规定、检查资源特定用途等规则。在建设过程中,虽然有部分医学规则可以参考借鉴,但大量落实到系统设置执行的规则,是医院特定管理要求的规则,无法复制粘贴。另外,各个科室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的规则本身就带有“偏见性”,需要汇总后与其他科室的规则进行通盘考虑,有些规则存在矛盾和冲突,需要解决冲突后再设置。
●●●预约检查信息化是对业务流程的重新定义
预约检查信息化是对业务流程的重新定义,流程再造,而不是简单的模拟。医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每个医技检查的开单、预约、缴费、报到、检查和报告环节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相关具体的岗位、人员及操作方式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调整。例如,对超声检查的预约生成规则、报到后检查队列规则进行重新设置,取消原来的部分人工登记岗位,由自助机代替,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明显改善了就诊秩序。
●●●●信息化思维的转变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如今的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互联网+医疗”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不能始终抱着“信息化就是将传统线下业务流程改为线上”等陈旧观念不放。因此,通过各种培训会议进行信息化理念培养,用信息化思维同化领导班子、行政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相关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在矛盾特别突出、协调困难的问题上,尽量避免立场对立,以“最大化满足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寻找突破口。
●●●●●积极、主动、全覆盖的培训宣教必不可少
新的软件系统承载着新的思维模式、业务流程、新的操作习惯,使用者要适应新的操作习惯确实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想保证软件应用的效果,就离不开广泛的、大量的宣传和培训。医院在医技检查预约平台各子系统上线过程中主要针对两类人群进行培训,一是对具体医技科室、临床科室、职能部门相关人员都进行了大量的拉网式的业务流程和软件操作培训;二是对广大患者及家属进行了积极主动的主题宣传,争取广大患者及家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