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祭田契券

十七 文昌阁祭田契券

文昌阁祭田契券碑 拓本

立契扫卖田塘、山场、屋宇、基地、荒山、围山、竹木、禾场、粪氹等项,僧素文、得权、上乘、慈恺等三房人商议,今因移业就业,愿将祖遗关分地名梧桐嘴三斗冲荒熟水田陆石,其田不计坵数,粮载善邑七都岳字区,册名僧雨松户下,完纳粮米玖升伍合正,饷银贰钱玖分。庄屋一栋,厢厦杂屋、槽门、楼枕、窗格、包皮、门片俱全,屋后菜园一只,周围壕堤竹木成林,田边大树二株,私塘三口。其田南抵简姓田为界,西抵学田为界,东抵自山为界,北抵荷叶塘为界。屋后山一岸,骑仑分水为界,又东岸围山一岸,松树成林,东抵罗姓山,骑仑分水为界,南抵简姓山,有壕堤为界,北抵罗姓山,有壕堤为界。又南岸山一岸,松树成林,齐奎星楼,有壕堤为界。以上等项概行出售,尽问亲房人等,俱称不受,央请中人胡文学、刘良春等说合,岳麓书院肄业生监禀请掌教袁公捐银两买置文昌阁祭田。当得时值九五色价银壹千零陆拾伍两正,系僧素文等亲手领足,未少分厘,毫无外费。其田山当日扦割明白,凡荒熟田亩及荒地余坪,无论已载未载,并无互混及重行典当谋勒准折等情。自卖之后,倘有不清,出笔僧理落,不与书院相干,今欲有凭,立此绝买契一纸,并老契兑约合约付书院永远收执为据。

计批山内坟茔,各坟主不得越界进葬,并不得藉坟砍伐。又生基拾肆个,只准买主安厝一棺,不得砍(代)〔伐〕。

嘉庆丁丑年八月十八日,僧素文、得权、上乘、慈恺、川石、楚境立笔。

酌定祭田佃约稿

立佃约某人,今佃到岳麓书院文昌阁祭田陆石,地名三斗冲,水塘三口,独管独荫。每年议纳府斛租谷肆拾壹石,秋收送至书院上仓,外无杂项供给。凭引进出,备佃规九五色钱平银壹佰陆拾两正。倘租谷不清,即逐佃户出庄,将佃规银两照时价扣除。或遇大旱,请凭门堂夫、四斋斋夫眼同收割,将所收之谷作三股分开,以一股作租谷送仓,佃户应得二股。小旱不得藉口减租。其山场、围山、荒山皆佃户蓄禁取用,不得任人偷树进葬。各塘基务须佃户每年修筑完固,随时收水。如或疏漏,亦不得求减租谷。如佃户不种,将原色银两退还。住屋一所,正屋厦屋厢房槽门共九间,屋内桁樤、楼栿、门片俱全,日后佃户出庄稍有损坏,照时价扣赔。其田亩正饷粮米册名七都岳字一区文昌阁户下。每年秋收,佃户承领租谷贰石伍斗完纳粮饷,倘漏完,系佃户赔缴,所收每年串票,退田之日交出。又每年二月初三日,祭牛一牵,亦系佃户先年承领扣存租谷贰石伍斗,买牛喂养。候祭祀,先一日宰杀爓洗听用,祭后全牛皮肉退交佃户发卖。

以上承完粮饷、买杀牛牲共扣谷伍石,只送叁拾陆石租谷上仓。自佃之后,如有漏完粮饷、贻误祭牛及为非作歹等事,任书院送究。此据。

公议祭田佃规租谷章程

议佃规银壹佰陆拾两,租谷肆拾壹石,除每年以租谷伍石交佃户折完粮饷及先年买办祭牛外,余谷叁拾陆石,每年八月丁祭后一日送仓,交门堂夫车收封锁,定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随市价贵贱发粜,不得先期后期。以贰拾两尽数作二月初三日祭祀费用,余银随多少酌量修饰圣庙、文昌阁、奎光阁等处,或添补祭器、灯彩,不必余留致滋烦琐。其佃规、租谷数目,原系通计丰歉酌定,不贵不贱,永定章程。此后如遇小旱,不得听佃户逞刁求减,田价稍贵亦不得加银加租,庶佃户可图久远,不致纷更,此议。

公议二月初三日祭祀条规

祭品除牛牲系佃户承办外,余物照时价发给现银现钱,交门堂夫买办,不得赊账滋弊:

文昌阁:牛一、猪一、羊一〔共三俎〕;鸡、鸭、猪肚、猪肝、鲜鱼、海参、蛏干、猪腰〔共八碗〕;果品实笾豆〔香、酒、烛、帛、爆竹随买听用〕。

奎光阁:雄鸡一只、生肉一方、鲜鱼二尾。

颁胙:赞礼四人、读祝一人、纠仪一人、执帛爵二人,共八人,各颁羊肉一斤,余羊肉尽数颁主祭者〔羊头、羊血、羊杂,作赞礼等八人先夜点心〕,与祭者各颁猪肉壹斤。山长家人及鼓乐四名、门堂夫二名、看司一名、更夫二名、佃户一名,各颁肉壹斤;四斋斋夫每斋颁肉贰斤;文昌阁祭馔一席,颁主祭者;奎光阁三牲祭品,颁赞礼等八人。

嘉庆丁丑岁冬月上浣沩宁袁名曜勒石。

文昌阁祭田契券碑局部

文昌阁祭田捐献者姓名碑 照片

文昌阁祭田捐献者姓名碑

黎光敩捐银贰伯两,袁汝滋叁拾两,黄夫钺贰拾肆两,陈克勤、刘宗让各贰拾两,周世珏拾捌两,魏显敬拾伍两,姚肇基拾肆两,陈诗、皮洊元各拾贰两,彭龄拾两零伍钱,廖天佑、周濂、易化醇、彭凌云、黄维庚、严正垣、李钦恩、曾兴仁、李三联、陈启伯、张文炽、陈德晟、易丽昭以上各拾两,方其若玖两,杨万琛、易化翔、刘德怀以上各捌两,李大复柒两,余本崇、龙廷梓、李英、郭穆炳、周景柏、张国泰、周封万、楚拔南以上各陆两,萧大观伍两伍钱,张祖楠、汪鸿谟、黄律元、杨璋、郑敦亮、周世辉、黎光醇、周世官、张运晟、许气榛、张运昇、彭大受、郑敦元以上各伍两,陈显纯、黄理元、谭国光、陈本钦、吴杰、萧良弼、谢万绥、萧懿、郑世卿、邹本基、李骏、易昌基、李馥、周万绪、陈世仕、龚堃、曹元吉、彭家仕、谭国植、□□芳以上各肆两。

罗象辰、张坤瑒、胡紫垣、李命之、邓翀、熊宗清、周世屏、杨遇春、潘世珩、高第、熊绍元、曾益能、蔡光亨、邓鹤玲以上各肆两,周福田、王德邵、周校肄、沈昌世以上各叁两伍钱 曹基孝、袁定甲、易坤元、周熿、易坤福、金友兰、周时英、康受镛、周炜、简国珍、简杰、周扬之、刘煦、张延阆、刘开澍、李英年、杨培元、危星耀、梅开玉、危星辉、金大吉、李家成、陈江、郭久熏、张岳、周源清、楚辉甲、黄广开、王德浴、童开淇、伍俊、喻虔孝、赵世景、周濂绪、杨世琼、尹瑞良、谭生桐、何际昌、谭生梓、何际书、章逢源、郑世宾、何际圣、宋超以上各叁两,洪亮期贰两玖钱,吴鼎煊、张午、崔承浣、杨先鹤、崔承漳、谭作楷以上各贰两伍钱,孙晋贰两四钱,杨延甲贰两。

陈本敬、李其长、王枢、周时骏、董传炽、萧举、张吉鸿、王辅、彭定楚、王元麟、简熙和、何贲元、阮希元、章大经、戴士瑶、王继贤、张良翰、晏良允、张国达、刘士醇、向先观、李逢时、徐治宝、吴文郁、王绵世、汪定常、盛时、邓玉甲、谭世庆、张廷镜、罗含章、欧阳德正、章光裕、金友文、欧阳德序、吴峻、齐士储、鲁隽、吴光烱、胡汉水、张修熊、胡培岱、罗黉、蔡泽春、陈兆贤、谭正位、成为淳、曹运奎、邓炳麟、贺成、周时冕、杜萼以上各贰两,冯序甫、谭鹍化、任希孟、吴光兖、黄南一、周代炳、王钟鹏以上各壹两伍钱,车慎斋、左枢、侯骥才、谢文良、邹合顺、杨延义、罗宪章、陈原定、屈炳衡、阎心一、李辉山、易麟洲以上各壹两。

谭玉堂、杜世槐、吴芳交、李朝沃、王声洋、张炜、吴登尧、杨绍富、张、魏成洋、阎璐、周成裕、王声溢、孙正宁、谭丰太、简善达、谢廷士、简善明、高本恒、黄瑸、李宗柏、周福中、郑楷、吴瑞超、张玫、吴光瑩、左培寿、傅粹涵、左章甫、吴德安、左培文、蓝福盛、吴人焕、黄立斋、谢佑安、黄极斋、王度、黄成章、王谟、郑泰甫、王绵福、徐楚荣、郑敦议、周麟现、郑敦让、邹昌晋、王鉴、张汝舟、戴士琳、张廷铨、胡宝堂、王序滐、周源达、楚正阳、胡永龄、刘棐基、喻忠佐、戴鸾明、熊开极、戴濂才、文邦卫、陈梦锡、李新萼、谢本、叶风德、彭冕中、陈浩、谭家福、萧邵梧、叶国华、周鸿磲以上各壹两。

程发轫、何衍裔、唐方焕、徐光溥、盛应兰、贺桂龄、刘衡、谭国桢、高继先、黄亮、翁元赞、胡焕熙、姜天柱、吴莹、刘永茂、罗绕典、柏友松、刘国桢、李光庸、向贵暄、傅星奎、李廷珍、傅三煜、史其超、刘廷珍、杜正鳌、魏光珍、舒正英、向先照、丁际渠、杨振声、周时翥、杨鹤声、刘冕、杨先志、王继可、李维新、俞丙、周兆长、蒋湘、黄士绮、罗泽湘、柳正林、张煜本、熊光大、杨运昌、陈亮、杨在煦、吴瑞、马玉堂、叶丰、童道英、周明邦、郭瑛、张平世、刘廷亮、李向荣、王政、谭顺煜、左师、俞荣枝、王定元、柳培南、王祖培、张晋元、李怀试、吴宏仪以上各壹两。

杨先桂、黄昌麟、毕开灼、黄麟书、杨泰阶、沈昌培、黄鸣、周焕西、王有声、张声骏、李兴之、刘□、郑鼎臣、易元、黄云龙、李兴元、何龙光、胡赞圭、孙贻谷、张大溥以上各壹两 毕光翰、金缙、朱振湘、毕光堡、金友仁、李昌□、黄士毅、吴光旭、陶樾贤、吴鼎熙、马相如、萧大光、罗德昶、黄友恭、杜振翎、萧瑛、柳启光、史爱青、李萼、贺光藻、张翼、李锦蔚、陈启曙、林基成、杨潾、沈昌瀛、杨本瓒、龚章、罗鉴龟、杨骏、孙恢先、余士吉、袁洪亮、史登书、孙光祖、谢良相、孙先捷、刘光浩、叶晋、李世钊、师禄万、朱词源、何官麦、陆琠、文体元、徐国与以上各伍钱。

易俊林捐钱拾千文,刘宗亮、刘寅亮共捌千伍佰文,李绿墀、李上林各捌千文,刘传科、潘忠第各陆千文,史益谦、何云景、夏日炳、何辉煌、夏之敏以上各伍千文,吴楚翱、许良旦各肆千文,谭郁穠、王应炽、卜永元、王道权、杨静□、姚荣一、王枢藻、何中睿、苏渔、陈昌泮、舒梦龄、黄缙、黎际以上各叁千文,杨琴材、杨文星、欧阳亿各贰千肆伯文,杨国恩、王春、李梦龙、王才林、杨定元、李祚勋、刘腾翼、丁师、徐维悟、成达闱、吴龙点、廖昌化、萧国元、谭光藻、刘祖江、康调元、姚泽孚、陈纯藻、单理一、李传敏、蒋定环、吴兴韵、李焕以上各贰千文,周典三壹千陆伯文,毛国理、马观成、杨巨材、贺之煇、杨良材、贺富春、马永怀、曹甲先以上各壹千伍伯文,马元荣、马元亮、王守明以上各壹千文,刘象华、刘以和以上各捌佰文。

江济三、黄甲第、吴肇烟、欧阳偰、赵腾芳、易位三、江璧显、谭冠春、江济吴、谭鹏飞、王代治、萧三合、马逢五、萧禹三、李宗治、王祖绅、曹抚美、杨南英、江淇源、萧均桂、张光蓉、彭显述、杨世□、尹会甲、陈浩然、欧阳昭、旷衷贤、蒋焕文、邓钧、刘遇知、雷济、张在廷、刘冠吾、李储新、舒象山、胥致道、申学泮、舒经元、陈华国、杨代化、邱景岳、杨启崙、马章成、王康山、陈浚、马昌寿、洪文运、陈灏、李诚一、王礼皙、夏德念、李汝聪、寻世楷、张楚书、徐兰桂、寻遐举、谭大容以上各壹千文,叶南、张权五、李绍贤以上各捌佰文。

周三益镌

简析

碑在御书楼南廊墙壁。共两块,文昌阁祭田契券碑一块,青石,纵80厘米,横193厘米;另一块为捐献者姓名碑,青石,纵148厘米,横202厘米。嘉庆二十二年(1817)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撰文刊立,周三益镌刻。

该碑是有关岳麓书院文昌阁祭田管理与祭祀礼仪方面的重要文物,碑文详细记录了文昌祭田租佃契约和祭祀条规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主要由买田契约、租佃契约、公议祭田佃规租谷章程、公议二月初三日祭祀条规和捐献者姓名五部分组成,内容涉及田界划定、租佃权责、租谷租金使用规划、祭器祭品数量、祭品分配等等。

文中提到的颁胙,其实就是祭品分配。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祭品种类和数量:文昌阁有猪、牛、羊、鸡、鸭、鱼、海鲜和果蔬,魁星阁有鸡、猪肉、鲜鱼等。也可以了解祭祀礼仪中的人员安排情况,如主祭者、与祭者、赞礼、读祝、纠仪、执帛爵、山长家人、鼓乐、门堂夫、看司、更夫、佃户、斋夫等人。颁胙仪式,象征着神人融洽,共享福胙,祭祀的虔诚与对被赐福的渴望都可以在颁胙仪式中见到。

朱熹诗碑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