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庸、极高明

四四 道中庸、极高明

道中庸碑

晦庵朱子题

道中庸

后学欧阳厚均勒石

极高明碑

晦庵朱子题

极高明

后学欧阳厚均勒石

简析

道中庸碑在书院园林碑廊,极高明碑保存在中国书院博物馆。两碑皆为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所书,原碑立于岳麓山道中庸亭和极高明亭内,后毁,现碑为清道光年间欧阳厚均重刻。道中庸碑,麻石,纵180厘米,横46厘米。极高明碑,麻石,纵198厘米,横44厘米。

碑名语出《礼记·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指君子由学可以极尽天之高明之德。道中庸,意思是指不偏不倚,和谐、调适的处世态度。

岳麓山上的极高明亭和道中庸亭成为接续朱张学统的两个重要文化标志性建筑。从宋代开始,屡废屡建。不仅仅如此,从宋明到清代,围绕着这两个亭,后人增设了一系列有关朱张麓山讲学故事的建筑及附属物,包括自卑亭、朱张渡、湘江两岸重建的“文津”“道岸”坊。这些建筑构筑了一条从河东城南书院到河西岳麓书院,再以岳麓山禹王碑为终点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加深了书院学人对朱张讲学书院的缅怀与推崇。

蒋大中丞岳麓书院去思记碑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