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建麓鹿〔岳麓〕书院碑记

二二 鼎建麓鹿〔岳麓〕书院碑记

皇帝康熙戊申,予以镇抚之暇,与耆旧诸君子修明掌故,纂《长沙郡志》成,文献征矣。因而稽古今风教之盛衰,则巍科大节在南宋为尤著。考□〔其〕时为连帅、郡守者皆名臣大儒,相与崇正学之功居多。所称师帅守牧,其人则杨文靖、胡文定、朱考亭、真西山诸先生也;所称倡道讲学,其人则胡五峰、仁仲、吕东莱、张敬夫诸先生也。若夫敬业乐群〔讲学肄业〕之地,则环州邑为书院者数十处,而岳麓为最大,晦庵、南轩之讲席为最专,前后安抚刺郡两朱公、四刘□□〔公所〕创建为最备。昔在□〔咸〕平、祥符之间,海内四大书院,独岳麓、白鹿先奉诏赐经籍、□额,敦聘山长,□〔立〕三舍法,□□〔则恩〕数为最隆,以是学者□至千人所成,□多豪杰之士岂偶然哉!〔虽百世可也。〕历元与明四百年,教不逮古,地亦代有废兴也。王文成、张阳和诸公不过一升座赋诗而去,兵毁以来竹柏俱尽。〔废之既久,无如今日。〕予过其墟,不能不憬然以思也。

既奉上诏建义学,□〔亟〕为卜郡庠左,仿书院制,遴佳士而鼓昕之,蒸蒸起矣。诸耆旧子弟复□□〔抱〕《〔岳〕麓图志》以请,愿得襄事还旧观,若山川文献之灵□〔勃〕焉相贶者。爰集藩臬、守令、□□〔师儒〕而谋之,佥曰韪哉。举□□〔端谨〕者董其役,得□□□□〔云阳诸生〕刘□□〔温良〕、长沙义耆魏朝荣任之。即以□〔秋〕冬之际,涤其灌莽,整其残碣,疏其流泉,鸠工庀材,役者千指,□〔日〕给直作食如理家事,属郡倅吕大成□□〔时一〕阅视之。江以东□□〔吏民〕若不知有将作也,逾岁六月而工竣。按图以报,院之左阜,隆起则为□〔礼〕殿,陛戟廊庑如郡县□□〔孔子〕庙,独循旧制肖杏坛像,四子侍焉。门左右祀先达有功于岳麓者为不同。〔别增名宦、乡贤,祀有事于岳麓者为不同。〕院以内为堂者二,曰成德,曰静一,皆讲堂,而成德则陈钟鼓敷皋比之地也。为祠堂者二,曰崇道,尊师也;曰君子,报功也。为台者一,曰道乡,怀古〔迁客〕也。为亭者三,曰四箴,宝遗教也;曰拟兰,曰及泉,临曲水幕芳冽也。合而缭之以垣,凡二里许。昔人动经数年、十数年次第而就者,今皆巍然翼然,丹雘灿然,一旦复□〔其〕壮构,而坚浑雅丽数倍于前,谓非天人交助之力不可。予因是而窃有感焉。

唐虞立德,三代立政,而教行□〔于〕德政之间。孔子兼之,以学为宗。故子思直指修道谓教而承其要,言曰:修道以仁。夫仁亦二氏之所窃据也。然二氏必不可以治天下者,无其道焉耳。道则有全体大用矣。宋儒惩唐之弊,繇濂溪挺生于楚,文不在兹乎?迨淳熙、乾道〔乾道、淳熙〕时,诸大儒迭为此邦之师帅牧守,□□〔以理〕学饬吏治,惠□□民。南□〔轩〕先生既为此中主教,又邀以其学〔南轩先生适以其学〕侍魏公于幕府,密赞忠猷。嗣是晦庵夫子且为安抚帅潭州,政教大行,比□〔于〕邹鲁,海内学者咸以岳麓为归,则两公之能用其仁益明矣。然而浮图、老子之宫,当时非不并□〔盛〕,诸名臣大儒但修其政□〔教〕,以匡翊忠孝廉节之原,未尝□□〔喋喋〕焉与之相排击也,亦恃吾道有以包举之耳。今五百年昌期再振,当□〔必〕有绍明绝学者来主之。予愿有志之士砥砺于此,以求道与仁之实际,而大用于天下,勿徒滋朱陆之辩而成洛蜀之竞也,斯社稷赖之矣。

方与督学使议,欲以饩士之典、筦钥之司,院生应举之数,山长、堂长之名,请以追踪前哲,昭士先砻石□□勖同□□□□师帅□是役□成者六十余楹,同时为藩伯□长赵君曰□□栻郡守吕大□□州□□□□寔襄厥事者□于碑阴。 时

〔诸士谓落成当有记,敢以鄙意质于大君子云。是役也,为栋宇若干楹,计费三千余缗,方与督学使议将以饩士之廪、筦钥之司,山长、堂长之名,仿宋制请于朝,而诸生先礲石求记岁月,并勒藩臬、郡县及郡人士同志而襄事者于其端。〕(正文末段康熙《新修岳麓书院志》基本全部修改,即括号中此段。原碑末段因泐损严重,很多重要人物信息已不可见。——笔者按)

康熙八年己酉季秋谷旦

巡抚□(偏)沅等处兼理粮饷 授从二品工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三韩周召南□(撰)

钤印:周召南印 晋侯

野史邑人陶汝鼐书

钤印:汝鼐 □□□□

简析

碑在御书楼北廊墙壁。康熙八年(1669)湖南巡抚(即碑文中偏沅巡抚)周召南撰文,宁乡人陶汝鼐书。碑石原在岳神庙后壁,抗战时岳神庙被毁,碑石辗转被嵌于御书楼北侧回廊保存。青石,纵199厘米,横78厘米。因文章比较长,刻碑时采用长卷分栏勒石,与一般碑文从上至下竖排不同。此种勒石样式,书院自卑亭还有一块《自卑亭记》,为赵宁所撰、山长车万育所书。

碑石毁损严重,加之字体较小,线条勾勒较浅,很多字已经漫漶不清。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比较文献记载与碑石原文,发现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文中有下划线的为碑刻原文,括号内的为清康熙《新修岳麓书院志》所载文字。碑刻在院内多年,院志被纂修多次,但没有看到原碑文记录的情况。据碑文记载,该碑碑阴刻有襄事者姓名录。

该碑记录了书院在清代的第一次修复事宜。康熙七年(1668),湖南巡抚周召南慨然合七郡士绅捐输,费三千余缗修复书院,逾年而工竣。计有文庙(文庙内塑有孔子坐像,毁于抗战时期)、成德堂、静一堂、崇道祠、六君子堂、道乡台、四箴亭、拟兰亭、汲泉亭等。该文力赞朱熹、张栻二先生“修道以仁”之功,不仅化荆蛮为邹鲁,更使得海内学者咸以岳麓为归。书院于明代倡赞朱张,至清代亦如是。康乾时期,书院得御赐“学达性天”“道南正脉”匾额,皆以朱张过化之功为名。由此可见,朱张学统在书院之盛。

重修岳麓书院记碑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