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 魁星楼记

二五 魁星楼记

□〔魁〕星楼记

□□□□□□□□〔壬子夏五月初旬,制〕军毕公秋帆先生以诘武再莅长沙。□〔十〕四日渡江,亲主书院文课,与学使□〔张〕公忍斋先□□〔生偕〕至。□□□□□□□□□〔制军谓己酉跻岳麓绝〕顶,揽□〔得〕大局,今当就平宽势一环面之,因复偕□〔学〕使出登□〔台〕。遽□〔指〕是山□〔左〕界□□〔一支〕,从禹碑前正□□□□□□□〔脉数折而下,既外〕作天马横峰回抱,内复于平田□〔中〕突起高阜,□〔其〕来□〔曲〕隐隐,□〔有〕过峡处,使人踪迹之,而信喜曰:此天成也,□□□〔可构魁〕星楼冠之,以当文峰,为今秋闱发兆。旋遣趋致白金□〔一〕百两整,属为经始之藉。明日,□□〔诸学〕徒同辞请于余曰:斗魁联缀,文昌正宜,仰迓灵光,以资其荫。且〔左〕制军以庚辰廷对第□〔一〕人出而□〔持〕节秦陇□〔豫〕楚,□〔既〕历□〔二〕十有三年,海内无与伯仲。彼吉曜中,所称天贵,欣有真矣。今□〔实〕得其降临周览,指示所□〔宜〕,□〔如〕其言必□〔有〕奇验,□〔已〕订同人更朋资助之。时复有溆浦戴生,通日者之学,轮指而得吉,亦即来告曰:五纬□〔之〕行天,木为福□〔德〕之主,火□〔为〕文明之极。今岁在壬子,值六月十八日,二星同会于苍龙之角,度千载未易得逢,时不可失□〔也〕。因相与候之初昏,皆确然不惑。乃共跃跃集工料,刻期纠督,不半月落成,事诚美且异矣。楼之制,周回八丈,作八方式,方□〔一〕丈,高二丈八尺,塑像□□〔七尺〕有□〔五〕寸。望之轩竦欲翔,炳焕相辉,地与人之灵杰相凑会,端有赖焉。今之从余游者,适及□〔乘〕时□〔与〕力,以荷承嘉应,□□〔夫岂〕偶然者哉!谨覼缕营建颠末,为之记。

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孟秋月中浣之吉鸿胪□〔寺〕少卿掌□〔教〕岳麓书院议口口口口〔录〕二次慎斋罗典撰

印:罗典之印 慎斋

附记魁星开光升座文

维文之魁,斗首气应。自有科目,像成瞻敬。武毅腾踔,名场□〔擅〕胜。笔之□□,□□言定。发迹□□,□□□□。□□书堂,储材斯盛。□□魏魏,降临□□。开阳□□,□光光迸。焰□□文,永资辉映。新构凌虚,恭祈位正。仰迓灵光,甲方是卜。冠阜成楼,良辰来告。木火通明,聚积龙角。画围依卦,正偶叙原。四七崇之,数取应宿。飞桷轩翔,合尖撑矗。棘院隔江,鱼鳞矮屋。楼号明远,神居久肃。于彼于此,风云随逐。名山艺林,千秋膺福。

捐赠姓名

简永萱捐阁基横直各三丈,阁外仍属简姓管业 郭諴世壹拾贰两,魏宁邦拾两,朱惃南陆两,康世瑛伍两,傅先正肆两,陈伯来、魏□□、刘宏崐以上各银贰两,陈光庠、陈光杰、刘□远以上各银壹两伍钱。

戴颖、方同明、秦作霖、李光□、罗辉潭、吴楚翘、萧鹤立、傅崧、杨大宝、唐芳树、蔡仁绶、戴文科、余远骥、李文烺、张复初、赵之庆、傅咸正、魏经源、唐其遇、王恒性、廖实、李有聪、陈忠□、刘光泮、郭世偁、左秉桓、刘仁溥以上各银壹两。

曾大受、秦亮天、汤世罕、蔡兆鸿、彭宝林、□□□、李青钱以上各银八钱。

蒋传敬、□德宽、姚□□、邓拔廷、黄齐斌、黄齐□以上各银柒钱。

欧阳师亮、张□□、韩若□、黄文炳、黄文燮(书丹)、唐瞻泰、张显祖、黄堂、张世准以上各银陆钱。

吴道灼、李景弼、张学初、潘烺、□承稚、李士炘、郑国□、姚□、□俊叔、□□、傅翊贤、张颖、陈启凤、阎绍谦、李沆经、龙在田、邓明瑃、高士爱、吴昉、□玉壶、姚世栢、张世□、向肇□、向肇□、张□□、夏民桢、□日舒、夏开俊、梁嘉言、罗琦、贺光昌、彭宝光、张家枚、李长青、王万年、张钺、□作秩以上各银伍钱。

毕开灿、张如厚、李家□、李家□、□家声、张明□、邓祥曜、谭时泰、李景章、刘浴德、李仁贤、余邵贤、邹文炜、张如鷟、柳卫、周尚□、石贞□、朱煟南、□浚、胥遵道、□显南、杨廷瑛、向□□、张华琳、吴光莹、李象溥、罗澍以上各银四钱。

徐光宇、李经芳、杨先懋、余廷选、彭域安、刘继藻、侴交、□臣政、饶一鼎、张益、□世蕚、□埥、王国光、王育、黄宗□、于大鹏、魏荣渊、龙池雲、周大岳、石名文、张合珪、□和澍、□理文、高远扬、陈圭、杨濬□、饶先菼、萧泰阶、蒋湘培、蒋湘墉、□云□、龚祖芳、陈□、颜色正、刘举、伍士林、黄□采、陶澧、吴大进、张胜杰、张胜□、余远骐、陈□□、蔡□、陈上瑞、张家栗、杨培焕、刘开诚、龚荣□、刘利钤、彭兰谱、吴大封、廖永修、李煊、何元蔚、□邻、龚长淮、张泽澜、□明湀、胥□道、陈文彬、周洛瞻、李象鹄、□□赞以上各银叁钱。

王邦杰、陈惟佐、余士达、张祈鸿、李清时、刘超之、□路、翟廷绂、张祈恒、□志道、瞿元、柳廷章、陈常泰、赵为仁、张尚寅、饶先焕、胡光壮〔篆额〕、倪应荘、蒋湘城、蒋湘垣、毕光埰、李瑛、黄友仁、周大云、周锡□、舒春昱、□万秋、杜廸秀、石先机、张祈亮、张宗鼇以上各银贰钱。

简析

碑在御书楼北廊墙壁。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撰文。青石,纵160厘米,横82厘米。

该碑为记录书院祭祀情况的重要文物。岳麓书院祭祀以求文运的有文昌阁(在讲堂后,今迁大成殿后南侧)、岳神庙(文庙崇圣祠后,今不存)和魁(奎)星楼(湖南大学体育馆附近,今不存)。乾隆五十七年,湖广总督毕沅再次来长沙,并主持书院文课。其后与学政张忍斋登山,指着岳麓山北侧自禹王碑前正脉数折而下的一座小山丘,称此处“外作天马横峰回抱,内复于平田中突起高阜”,是天成之地,如果构筑魁星楼,可以为科甲发兆之用,并捐银一百两嘱山长罗典建亭。于是,岳麓诸生亦积极响应,捐钱捐物,不到半月就建成了。

楼周回八丈,作八方式,方一丈,高二丈八尺,塑像七尺又五寸。望之轩耸欲翔,炳焕相辉,骤成人杰地灵之所。十三年后(1805),山长罗典的学生彭浚高中状元,似应验此事尔。当然,此亭的建造,更多的是增添了书院景观,省立、国立湖南大学时期,成为湖大学子们游憩的好去处。惜后被毁,美景已无存矣。

魁星楼记碑局部

濂溪祠记碑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