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自卑亭记
改建自卑亭记碑 拓本
岳麓□〔山〕势从西来,横列翠嶂,峰□□□〔峦森立〕,□〔咸〕张拱东向。山脊二亭即晦庵朱子建亭故址,并仍其名,最上曰“极高明”,次曰“道中庸”,咸依山势东向。其渡湘而游山者,道由东之西。康熙二十七年,郡丞赵管亭董□〔修〕书院,于道旁建亭,取《中庸》第十□〔四〕章义,颜曰“自卑”。乾隆二十四□〔年〕,乡前辈欧阳竹洤重□〔葺〕,各有□〔记〕。亭固在道北,南向,过者纡折数十武始达,□〔嗣〕又倾圮。嘉庆十七年,中丞广公、观察图公、彭公发金修缮书院,饬监院广文陈念堂及□□□〔生杨璋〕经纪其事。既竣,余属其□〔舁〕甓辇石,撤旧亭颓墙,移建衢路中间,辟东西垣若阛阓,使前后路相接引,而仍其旧名。
客曰有说乎?□〔余〕应之曰:遵道路而旁骛焉,或虞其回曲也,是宜端其向。循轨辙而偏倚焉,犹惧其歧□〔邪〕也,是宜正厥趋。□□〔登斯〕亭者,高山仰止,道中庸也,极高□〔明〕也,其脉络之□□□〔相为贯〕注而勿殊,其向往者一而已矣。且夫自卑之义,其□〔非〕安于卑近之谓,其谓率由者,毋或躐进,即接踵焉,□〔而〕引而进也。自兹以往,其聚而上者谓之升乎?客曰□〔然〕。则子之说,固与赵氏、欧阳氏相□□〔发明〕也,请录以为记。
岁在元黓涒滩沩宁□□□□□□摩□□□□书丹。
简析
碑在自卑亭内墙。青石,纵53厘米,横72厘米。嘉庆十七年(1812),院长袁名曜撰文。“岁在元黓涒滩”是我国古代木星纪年法,“元黓涒滩”即壬申年。
该记仍旧接续朱熹道中庸、极高明二亭之意,“登斯亭者,高山仰止,道中庸也,极高明也,其脉络之相为贯注而勿殊,其向往者一而已矣”。由此可见,朱张过化之地,在后世学人中影响至深。同时阐发了“自卑”的新意,谓自卑不是安于“卑”,而是接踵前行,砥砺攀登。由此可知,自卑亭被书院先辈们塑造成了接续书院朱张学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同时也代表了书院读书人求学问道的重要方法,即循序渐进,由卑而高,砥砺前行。
重修岳麓书院记碑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