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麓山寺碑题名及观款
宋米芾麓山寺碑侧题名
襄阳米黻
同广惠道人来
元丰庚申元日
(此则题名已不可见)
宋程皞等麓山寺碑阴题名
□不图□西同游鹿苑道林景□(欲)晚□□。
政和癸巳岁四月十一日渡湘。
梁国虞王□□男阅积□□□。
通义程皞明迪稽山石彦和子惠
(此则题名在郭登庸题名左下,上述文字基本可见)
宋曾思等麓山寺碑侧题名
襄阳曾思、谯国盛木、东平吕美问、钱唐吴谘同游岳麓访光老,为竟日留。绍兴八年三月晦。
(此则题名已不可见)
宋王仁甫麓山寺碑阴题名
□(王)仁甫自道林□宗室岩起,偕弟明甫、济甫、钦甫、勤甫、嘉甫、□(庆)甫、宏甫、□□□(文甫同)游岳麓观李北海碑,叹赏良久。岁在庚申五月望日牛元若题。
(此则题名在碑阴左下,为后刻草书题名所覆)
宋王容等麓山寺碑侧题名
王容、陈邕同游。庆元戊午十一月廿一日
(此则题名已不可见。王容,字南强,湘乡人,淳熙九年(1182)肄业岳麓书院,十四年(1187)殿试高中状元。)
明郭登庸麓山寺碑阴题名 拓本
明郭登庸麓山寺碑阴题名
明嘉靖癸巳春二月晦,提学副使单北郭登庸谒岳麓书院祠。是日潇湘雨歇,青草连云,所望远矣。
题名在碑阴右上部,距离碑额有一字之隔,隶书,四行。这则题名,镌刻较深,字三寸,遮盖和破坏了原有题名。陈运溶在《湘城访古录》中说:“本不欲著录其名,因庸妄可恨,著其名,正所以声其罪也。”显然,他对郭登庸胡乱题名的事情深恶痛绝。郭登庸提学副使任上对书院建设是有功的,嘉靖九年(1530),他改成德堂为静一堂。十二年(1533),郭登庸聘请熊宇掌教书院,次年乡试,中式者十余人,科甲又兴复一时。
欧阳正焕观款 拓本
乾隆戊寅九月 欧阳正焕观款
乾隆戊寅九月十有七日 衡山欧阳正焕竹洤甫观
观款在碑阴上部正中。正楷,五行。欧阳正焕的这则题名少见后人著录,陈运溶也没有记录,碑阴应该是在嘉庆年间到同治年间嵌在墙壁里,但陈运溶说同治后墙壁被打破,可以看到碑阴。那为什么记录了郭登庸的题名,却没有记录欧阳正焕的,是否为山长避讳,不得而知。张彦生先生《善本碑帖录》(中华书局本)记有乾隆戊寅欧阳正焕观款,但没提及位置。
欧阳正焕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岳麓书院山长,观款刻于次年,可见欧阳山长也是非常喜爱这座唐碑的。
此次观款的缘起,可见广陵(今江苏仪征)人江昱(1706—1775)《潇湘听雨录》,里面讲到其弟江蔗畦(即江恂)任职长沙通判时,常想启出封固的麓山寺碑阴部分观摩,但一直没找到机会。直到乾隆戊寅(1758)欧阳正焕任岳麓书院山长时,江昱请求欧阳山长撤砖观摩,恰好当年欧阳正焕的父亲来书院看望儿子,于是在亲友的陪同下,打开了碑阴封存。
草书题名
(前缺)拜岳石探白□□醵饮
胜□□□□□高情比故吾停云
历拜岳石嗟哦野寺残僧迟名泉□
过樽密藉朋好酣共舞霭
(此则题名在碑阴左下部,草书,何时何人所作,待考。)
建修麓山寺碑亭记碑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