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课艺序

七三 岳麓书院课艺序

[清]罗典

前《岳麓书院课艺》之刻,由今苏州太守长沙周君锷,号春田,尝从余游,起壬寅至丙午,凡五年举于乡。遂联捷分部,洊升郎中,以乙卯典试河南。后庚申秋,奉命督学黔省,请假归,过岳麓,与余周览旧所游息,即谒新创屈子祠及贾太傅、周濂溪祠,卒至前疏请南省分闱之李大中丞瀛仙祠,辄亟叹为书院之文教科名浸盛,实基于此。因索余廿年所酌存课艺之佳者,裒辑得一百六十余首,携去学署,刊成邮致,意念甚深。

今距庚申岁纪经六易,尚有搜掇所遗,亦节次敛得,且能手辈出,为文率有法程,其见解每得四子书真谛,汇之复一百有六首,与初刻之经廿年酌存者,数及三之二。名山萃秀,文教之浸盛日有加,知未艾矣。又往春乙丑进士榜,衡山彭君浚,得巍然大魁,自有书院以来,科名之浸盛今为最,又可量乎!昨腊月望九值贱辰,荷春田远自吴中以屏幅寿余,作排律百韵,作大楷书以千数,悬之照耀堂壁。其诗中亦极快宝臣之大魁,曰:佳话喧闾里,奎光溢党庠。盖特藉为山斋老人导欢冾尔。于时,复(善)〔喜〕宝臣以归觐,经长沙,泊舟我顾,手捧以联句,纪七载门墙,以为自壬子及戊午云。此视春田之相依又多二年,而先后出身,一皆好我无斁。即以其联夹悬于屏幅两端,相与开筵,促坐无他客,胥属院中同人,对酒当歌,匝两昕夕。余亦健爽忘疲,适此极欢所由来,岂偶然哉!

兹丙寅新岁,梓人告续刻课艺已蒇事,仍当缀言简端,因遂于篇内即事引伸,以明改岁前之文缘结缔,盛集哄传有如此,俾凡隔阔未及与者一想像焉。其目录宜参入前编,按经次之,以便检寻。是为序。

刊自《湖南文征》,衡阳欧伯达补书。

简析

碑在书院园林碑廊,嘉庆十一年(1806),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撰文,刊自《湖南文征》,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欧伯达(1925—2010)补书。1992年镌刻。青石,纵157厘米,横70厘米。

课艺,即课试之制艺,即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编辑刊印学生的优秀课艺文章,既是书院一项重要的文化出版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创收活动。参与科考的学子往往会寻找名牌书院出版的范文反复诵读。岳麓书院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其出版的优秀学生课艺,也非常受欢迎。

岳麓书院最早编辑刊印的学生课艺,见于康熙前期的丁思孔、赵宁编印的《岳麓书院课文》。当时湖南巡抚丁思孔选拔各府州弟子到书院参与校勘,命长沙府郡臣赵宁组织,他自己也亲自参与评判,其评判试卷,“殿最无私循者”,一以文之优劣为准。等到《课文》付梓刊印之后,很快畅销远方,赵宁所谓“凡先后所试文,裒而梓之者,贾林已得收高值矣!由是远方学者闻风向往,虽远如江南、闽浙,亦不惮重茧而至,其鼓箧操觚,极一时人文之盛”。由此可见,岳麓书院考试范文受欢迎的程度。

罗典所撰《岳麓书院课艺序》,是他第二次组织编印《岳麓书院课艺》之序言。嘉庆十年(1805)腊月,正值罗典八十七岁寿辰。此年春,学生彭浚高中状元,正好也回院为老师祝寿,可谓双喜临门,于是,“院中同人,对酒当歌”,大庆“两昕夕”(两天两夜)。为此,山长选出近六年来的佳作和部分旧作,集成一百零六篇,予以出版,是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