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岁修公屋记
余抚湘时,檄榷局重修岳麓书院,同治己巳岁撰记勒石。越十年己卯,成生果道复以岁修公屋请为记。查贡院西南二面公屋五栋,亦余所批,允榷局议归岳麓书院,收租以作岁修费,而檄各衙门立案,由长沙郡守移成生辈经理者也。时周韩城阁学主讲岳麓,虑人事变迁,展转错误,详载于《岳麓续志》,以垂永久。司事者恪守旧章,可矣!兹询成生复请记之意,谓五屋近贡院,大比年有欲易为一州一县公所者,案牍与志载,众不能悉见,请书其颠末,俾共知焉。书院基宇宏阔,适当山阿,泉溢风摇,岁需修葺,惟恃公屋讬地通衢,租无逋负,始足供其取资,而建是屋时材富工坚,又与书院同为百年之计,皆不容以他处易之。培植人文之所,一草一木俱宜爱惜。矧是屋实于书院大有关系,尤当共相保护,始终不渝。与其图郡邑一时栖息之便,何如守合省书院久远之规。孰轻孰重?必有能辨之者。是为记。
光绪己卯八月前抚湘使者滇南刘崐撰
简析
碑在慎斋祠南侧墙壁。光绪五年(1879)前湖南巡抚刘崐撰。青石,纵57厘米,横71厘米。
该碑是记录书院岁修经费的重要文物。书院岁修经费一般由岁修田租谷和岁修公屋租金等收入构成。《岳麓书院岁修公屋记》记录的是以岁修公屋收租费用作为岁修经费的方式。但不管是岁修田,还是岁修公屋,都有可能受到各方面的侵占,从而使得书院失去固定的岁修经费。《岳麓书院岁修公屋记》即是防止岁修公屋被其他部门侵占而特意撰写的。同治八年(1869),刘崐任湖南巡抚期间,修复岳麓书院,把贡院西南二面公屋五栋拨划给岳麓书院,以租金作为岁修费,并安排成果道等人管理经营。可是十年后,当局却想把公屋收回作为州县公所。成果道于是请已经卸任巡抚的刘崐为公屋撰写记文,企图借助刘崐的威望和公屋确凿的归属权阻止当局征用。刘崐在记中提出了一个令当局警醒的问题,公屋是交给郡县以满足一时栖息之便,还是交给书院以保证百年教化之大计,孰轻孰重?读到此处,依稀可见先辈拳拳守护书院之心,实在令人感动不已。
建修三闾大夫祠记碑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