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 濂溪祠记
岳麓书院旧建孔庙,配享从祀,诸如京师及各直省学宫。其西有程子四箴石刻,作亭祀二□〔程〕子;南有崇道祠,因考亭朱子、南轩张子尝讲学此地,俱于从祀外加特祀焉。□〔名〕曜谓,书院为湖南学者萃聚之地,濂溪周子为湖南人,尤当建专祠于从祀外加特祀,以彰俎豆先贤之谊,且以使吾乡学者之感发为尤切近也。爰于崇道祠□〔南〕辟地为堂,置豆笾铏簋,每春□〔秋〕仲□〔上〕丁加特祀,如四箴亭、崇道祠仪。
夫周子生五季坏乱之后,□〔前〕无承籍,阐明绝学,巍然为有宋诸大贤冠。洎今已数百载,犹能使朝廷褒崇,录其后裔,此其神最灵,神既灵,则凡昭明焄蒿必常凭依于乡邑之近,以乐所自生而反所自始。乡之人有能读周子书、继周子业而渤然兴起者,得非其神灵所默相而佑启者乎?先议建祠时,虑费无所出,而平江黄生修谅、宜章吴生楚翱、临湘廖生大锦、溆浦严生正基即慨然捐赀,善化杨生璋庀材鸠工,诸生咸踊跃赞襄,浃旬蒇事,翕然称善。此即所谓感发为尤切近者欤!遂记之。
嘉庆十七年壬申季夏沩宁后学袁名曜撰,肄业生平江黄德丰书丹。
简析
碑在濂溪祠北壁。嘉庆十七年(1812)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撰文,肄业生平江黄德丰书丹。青石,纵51厘米,横146厘米。基本完整,有六字泐损。
书院在宋元明时期皆无崇祀周敦颐的专祠。嘉庆元年(1796),长沙知府张翙与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贾太傅祠,附濂溪神位祭祀。嘉庆六年(1801),湖南按察使秦灜以周敦颐未到岳麓为由,黜周子,改祀司马迁。此举令湖湘士人深感不安,认为周敦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地地道道的湖湘本土人士,其神位不应该被移除。嘉庆十七年,袁名曜山长率院生捐资创建濂溪祠,专祀宋儒周敦颐,基址在崇道祠南侧,即今六君子堂处。袁名曜在记中说,书院是湖湘学者荟萃之地,濂溪周子为湖南人,“阐明绝学,巍然为有宋诸大贤冠”,尤当建专祠特祀。于此,乡之人才能读周子书,继周子业。
岳麓书院崇祀周敦颐,实际上是把书院学统由朱张(崇道祠供祀)、二程(四箴亭供祀),上推到了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于此,书院理学学统就完备了。周子是二程的老师,又是湖南本地人,作为湖湘文化中心和湘楚人才摇篮的岳麓书院,不祭祀周敦颐实在欠妥。袁山长与其学生共建濂溪祠之举,实弥补了这一遗憾。
移建濂溪祠碑记碑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