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宝船》有多种大同小异的说法,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将它列为160型“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当时他见到的故事只有18例,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采录的资料中又发现多例,在我国从东北到东南,从西北到西南广大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中世代相传,深受各族民众喜爱。代表性文本除江苏的《宝船》[1]之外,尚有福建的《只可救虫不可救人》[2],广西壮族的《渔夫和皇帝》[3],云南的《得玉崖》[4],四川的《复生珠》[5],山东的《陆不平和庞人踩》[6],辽宁满族的《兀向保与寒向保》[7],陕西的《金蟾壳》和《蒋恩不报反为仇》[8],宁夏回族的《蚂蚁虫拉倒泰山》和《王少爷与花牛牛》[9]等。
以上篇目中,姜慕晨在江苏采录的《宝船》,代表着本类型故事情节较为单纯的一种类型,梗概如下:
一个叫王小的小伙子上山打柴,救活了一位在过桥时不慎落入水中的老人。老人送给他一只纸折的宝船,告诉他过些时这里要发大水,乘坐宝船可以躲过这场灾难,又叮嘱他:“水上遇着什么动物都可以救,碰着人千万不要救。”后来果真发了洪水,王小从水中救活了三种动物:大蛇、蚂蚁和蜜蜂。接着又有一个叫张三的人在水里呼救,王小见了顾不得老人的叮嘱,把他也救了上来,随后还结拜成兄弟。张三把王小的宝船哄骗到手以后,进京献给皇上,自己做了大官,并迫害前来京城找他的王小,将王小打得半死。这时三种动物出来报恩:大蛇衔来一棵仙草擦好了王小身上的伤,还告诉他可以用这仙草治好皇姑的怪病;蚂蚁帮他将混在一起的谷糠和芝麻分开;蜜蜂帮他从54顶花轿中认出皇姑坐的花轿。最后,王小同皇姑成亲当上了驸马,忘恩负义的张三被皇上砍头,受到应得惩罚。
“动物报恩”本是民间故事的常见母题,它表现了在古朴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人与周围动物互相依存、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本篇的新颖之处是以洪水逃难的背景,巧妙地把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特征的人和动物串联在一起,以被救动物的感恩图报来反衬人类中忘恩负义者的险恶卑劣,正如王小的悲愤呼号:“这狠毒的张三,还不如这蛇哩!”由此表现出它深厚的内涵和震撼人心的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