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间故事就像开挖一口油井”

“研究民间故事就像开挖一口油井”

大学毕业以后,我很幸运地留校了,并被安排从事民间文学专业研究。1960年开第三次全国文代会的时候,我作为湖北省的民间文学代表参加,之后正式从事教学工作。我用的第一本教材是1960年学校自编的,用的是草纸,由何奇雄老师指导,我跟着他一起编写的。我从事民间文学教学,中间中断过,曾教过当代文学,“文革”后又归队。我这个人的经历有一些特点,就是个人兴趣、工作职业和社会责任三位一体,比较幸运。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幸运。这是我几十年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尽管中间有些曲折,“文革”中有人找我到省委写作组去,我没有去。我还是喜欢教学、读书、写书。

如果说我能够出些成绩,主要是因为兴趣、执著,执著到接近痴迷的程度。2002年,在去湘西山区考察民间文化时遭遇车祸,处于休克状态,完全丧失记忆,经抢救康复后仍不改初衷。

回顾我的学术生涯,我一共发表了四百多篇大小文章,出版了十几本书。这十几本书里头,有六本影响比较大。第一本《谈革命故事的写作》是20世纪70年代写的,80年代改名为《略谈故事创作》。后来作为学术著作出版的《中国民间童话概说》。这本书最初写在练习本上,是我读大学时候开始写的,反复修改了五六次,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整理成书。第二本是《比较故事学》(最后改为《比较故事学论考》)。这是我在新时期从事故事学研究最主要的成果,也是社会反响最大的一个成果。第三本是《中国民间故事史》,花了七八年时间一气呵成,可以说是我的代表作,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成果。第四本是《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是我申请的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由我主持设计,约请了几位同仁合作。按60个类型来写,实际上是民间故事史的续编,或者是个补充,因为民间故事史主要讲古代故事,按历朝历代顺序讲下来,而故事类型研究讲的是新时期还活着的故事。第五本是《道教与民间文学》。因为民间故事和宗教联系密切,民间故事很多情节、人物形象都和宗教有关系,所以我就加入到道教文化的研究领域,丰富了我的民间文学知识和感受。如果探索民间文学对宗教的影响,光道教是不够的,还有佛教。佛教虽然是外来宗教,但它对中国民间文学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我又加进了佛教,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演变》,这是第六本书。

我归纳出自己的一个特点就是,研究民间故事就像开挖一口油井,不断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进行深挖,希望有新的发现、新的开拓。我开始是研究民间童话,后来研究道教、佛教文化与民间故事;故事史是全面地清理中国故事,按照纵向的历史时期安排;类型研究实际上是故事史的扩展,从历史故事到活态故事;比较研究主要是跨国、跨民族以及跨学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