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好运”(访谈录)——一个有史诗意味的中国故事[1]

“求好运”(访谈录)——一个有史诗意味的中国故事 [1]

被访人:刘守华 访谈人:董中锋

从1979年起,民间文学学者刘守华便开始了对“求好运”故事的研究,并在国内不同地区各民族中搜集了几百篇同母题的文本(异文)。在其近著《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中,学者刘锡成赞其为“30年的追寻史”。年逾八旬的刘守华多次说他是幸运的。就个人经历而言,个人兴趣、工作职业和社会责任这三者能够统一,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幸运。这是他几十年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对农民生活和心理的深切体察,是刘守华民间文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他研究的一大特点。他用30余年的时间追踪研究“求好运”故事,不仅认定它是一个表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由屈从命运到逐步主宰自己命运的心路历程、含有史诗意蕴的故事,而且还提出从中国古代墨子的“兼爱”学说里可以找到它的中华文化基因。

刘守华1935年出生在江汉平原的乡村,参加过土地改革,做过土改工作队队员。1958年下放到农场,1963年参加“四清”。他担任过十年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和主席职务,经常下乡进行田野调查,对农民生活和心理有深切体察。2013年刘守华被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首届“十佳民间文化守望者”称号。近日,刘守华对笔者讲述了他的学术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