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世纪初叶,进入中日学人视野中的老獭稚传说还只有十来个文本,松本信广和钟敬文两人在文章中就它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为如下型式:
1.獭和人类的女性婚合而生的儿子,善于泅水。
2.因外人的请求,发现了水中的灵物。
3.安葬先人遗骨的时候,把自己父亲的骸骨放入。
4.因此,他便成为天下之主。
经过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类故事不仅仍存活于民间,而且在中华大地的民间文学普查中采录到许多鲜活文本。斧原孝守论文中就列出了新近采录的同型传说十余例。但他的见闻毕竟有限,仅笔者在写作本文之前从个人收藏资料中随手翻检,就得到同型传说近20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列出以下篇目:《宋太祖出生传说》,流传于江苏[4];《赵家天子杨家将》,流传于浙江[5];《赵家天子杨家将》,流传于上海[6];《大宋江山为嘛柴家先坐》,流传于河北[7];《赵巴子》,流传于辽宁[8];《杨家咋成了“挂角臣”》,流传于宁夏[9];《鳖精变个鞋簸箩》,流传于湖北[10]。这些均以宋太祖赵匡胤为水獭精或鳖精之子,并将杨家将也附会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因而“赵家天子杨家将”成了本篇故事最为常见的篇名和最稳定的结构模式。
也有用明太祖朱元璋来替代赵匡胤的,如《朱老实占龙脉》,流传于陕西[11];《朱洪武得风水宝地》,流传于湖北[12]。东北图们江流域流传的《老哈赤》,则用清太祖努尔哈赤取代了赵、朱两位帝王[13]。还有将赵王附会成“灶王”的,如广西仡佬族的《灶王歌》[14]。或者那位男主人公虽然做了皇帝,却并无具体姓名,如流传于湖北京山县的《脚鱼精葬龙口》[15]。这一传说在中国大陆被采录到的几十篇异文内容繁简程度不一,其中以《赵家天子杨家将》这一类型流行最广,情节结构最为完整。正如有关学人早已揭示的,它并非一个单纯型故事,而是由几个母题(情节单元)串接而成的复合型故事。所包含的主要母题,一是少女与水中精灵(水獭、鳖等)的婚恋,二是女家父母对精灵的寻踪打杀,三是葬父骨于龙脉而成为天子。
故事叙述的高潮是水獭精或鳖精之子因善泅水,常入水嬉戏,发现水下“龙脉”所在,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特地将父亲骸骨安放于“龙口”或“鱼口”,于是成了开国皇帝——如赵匡胤、朱元璋等。以下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所载《赵家天子杨家将》的结尾部分:
赵儿到了九龙潭,看见那条最大的龙正张开血盆大口向他迎面游来。他马上往龙头那儿一蹲,从坛子里取出骨头抛进龙口,直到坛里的骨头全部吃光。这时,赵儿猛想起肩上的骨包,忙把里头的骨头送到这龙的嘴边,谁知这龙大嘴一抿,不吃了。赵儿没办法,便把杨员外给的骨头挂在大龙的龙角上。接着,九条龙都沉入水底不见了。
赵儿回到岸上,先到杨员外家把见到龙嘴的子丑寅卯统统讲了一遍。杨员外叹口气说:“这是天意,没有办法啊!坐天下的是赵家,我们杨家只配帮他打天下了。”
赵儿回到船上,把事情的经过方方圆圆又对娘讲了个仔细,娘一听,欢天喜地说道:“我的儿啊,你的前途无量呀!天机不可泄露,娘也不便多言。”
这以后,她便把自己的儿子起名为匡胤,后来真的坐了大宋天下。
在这故事里,本来是懂风水的杨员外托赵家小子将自己祖先的骨头安放于龙嘴中以求先占“龙脉”,使杨家子孙发迹。后来赵儿在慌乱中办事出错,将杨家骨头挂在龙角上(或有意调换),便造成中国历史上长达几百年的“赵家天子杨家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