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共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事象中有一项十分独特而神秘的“堪舆术”,俗称“风水”。钟敬文先生于30年代研究老獭稚传说时,开宗明义就指出:“老獭稚传说中所表现的‘风水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最有特征的民俗信仰之一种。”这篇口头叙事之作至今最受人们关注的也仍是它所包含的风水思想。什么是风水?据相关学者解说:“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其他方面的称为‘阳宅’。”世人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追求古今一体,本来并无神秘之处,可是“为了适应人们普遍存在的避凶就吉的心态,风水师们又编织了越来越庞杂的谎言笼罩在它的上面,使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东西变成了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骗局”[16]

老獭稚传说中那个赵家或朱家小子因葬父骨于龙口而贵为天子的结尾,就是关于风水思想的艺术化叙说。由于经过了故事家们的夸张渲染和虚构,所以还须略加剖析。

关于祖辈坟山风水好即可福荫后代的理念,早在汉代就有了。《汉书》载有袁安葬父故事,称儒生袁安为父求葬地时路遇三书生,书生指一地说,葬此地当世为上公,袁安从其言,后果然累世繁盛[17]。之后,托名于晋代郭璞的《葬书》流行于世,关于阴宅风水的理论及方术更加完备而遍及全国。但龙脉所系的天子地,是就山水的地理走向而言,其实并不神秘。我手头有一部乡土纪实文学读物,其中就讲到湖北大冶市茗山乡在清康熙年间出过一位户部尚书余国柱(1625—1697),因皇室深信风水之说,怕风水好的龙穴出天子夺江山,在任命余国柱的前后,曾派员对他家乡风水作过实地测察。他自己陈述家居“鯚鱼地”,实际上却出自“二龙戏珠”的龙脉所在,原来“有条发自大茗山的支脉,蜿蜒东行一段之后,再分两支,并行向东,形如龙势。末端恰好都是小山梁,活像两个龙头。隔畈又是光秃、正圆的张家山,如球如珠。风水先生称此地为‘二龙戏珠’之地,声言住户七代之内要出王侯”。余国柱本人也知晓此事,却怕张扬出去惹来灾祸,便想以家乡的另一块“鲜鱼地”来搪塞了事。后来有人向康熙密奏此事,康熙派员暗访,得知这儿正是“出天子之宝地”,便暗中下令将余削职为民,以绝后患了[18]

这只是一段民间纪事。实则许多史籍中都可以找到此类记述。如明代王室就十分迷信风水,“盛行阴宅风水,风水师受宠”;明末,朝廷曾派专人去陕西掘过李自成的祖坟,后官员申报,“自成祖茔确系龙穴”,今“闯墓已伐,可以制贼死命”[19]。后世人面对此荒唐行径,只能激起啼笑皆非之感。

总之,就风水领域的实际状况而言,不论坟山的吉凶优劣,都是就其地理形势而言。可是我们读到的老獭稚传说的各种异文,那个孩子在水下所遭遇的却都是一条活龙(有的变形为石龙、石洞或巨鱼、神马之类),他便只得以直接抛掷入口来安葬先人遗骸了。显而易见,这是口头语言艺术家所采取的一种富于象征性的艺术虚构手法。

那么,这个故事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是什么呢?

中国是一个在许多封建王朝的不断更替中保持着统一格局与文明进程的伟大国家。有些朝代更替对民众心理冲击不大,而赵匡胤、朱元璋之类人物的改朝换代却被民众津津乐道,长久不衰。原因何在?从历史记载和故事叙述来看,这同他们原本出身卑贱而跃居皇位有关。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不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被“君权神授”的神圣光环所笼罩。皇帝本人及其家庭,均被抬高到不同凡俗的地位。而家境贫寒,加上是由水下精怪和少女私通所生的淘气小子,后来居然做了皇帝,普通老百姓听了这样的故事,怎不惊愕激动!龙口葬父骨的神秘风水说对此的解释,虽可自圆其说却玄妙难测,但这几个皇帝的卑微出身是人所共知的,因而这类传说故事的流行便有着打破世袭皇权,鼓励世俗小子坐天下的积极社会作用。史籍记载:项羽见秦始皇巡游会稽,即口出狂言,“彼可取而代之”;汉末黄巾起义,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召;清代安徽捻军起义时引吭高歌,“打天下,争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这些和上述故事所蕴含的精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老獭稚传说中主人公因得祖先葬地风水的福荫而当上了皇帝,在神秘幻想情节深处蕴含着俗民的“天子梦”。由于它所讲述的是几位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帝王的业绩,因而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以致根深蒂固,家喻户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