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弧电影文集》简介
《桑弧电影文集》这本书是由桑弧著,李亦中整理创作的,《桑弧电影文集》共有118章节
1
创作谭
...
2
回顾我的从影道路
一 我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是《灵与肉》,于1941年由朱石麟先生搬上银幕,至今已经54年了。回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从影道路,我永远不能忘记朱先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
3
关于《教师万岁》
...
4
作为导演和剧作者的话(之一)
编者先生叫我写一点关于《教师万岁》的东西,为了报答他的殷勤的好意,我答应了下来,但在执笔之顷,却又感到一点儿踌躇。对于自己的作品,我未尝没有一番意思要申说,但当...
5
作为导演和剧作者的话(之二)
《教师万岁》公映后,有一些朋友看了对我说,他们总以为这是一部庄严华妙的作品,好像山伍德导演、劳勃杜奈主演的《再会吧,戚伯先生》(中译《万世师表》)一类的东西,但...
6
《人海双珠》题记
《人海双珠》是我所写的第六个电影剧本,在导演工作上,则是我的第二部作品。以前我写《灵与肉》,写《洞房花烛夜》,凭着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稚气,我倾注全力于排场...
7
银幕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千百年来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的、美丽的人间故事,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着关于梁祝的传说、戏曲或唱本。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关于他们的流传的古迹,例如...
8
银幕上的《天仙配》——改编者的话
关于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流传。近年来楚剧、婺剧、黄梅戏、越剧、粤剧等剧种,都有这个剧目。1952年秋,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演出了楚剧...
9
《祝福》导演阐述
...
10
一、对主题思想的体会
《祝福》是鲁迅先生在1924年所写的一篇小说,通过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受难的一生,反映了作者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他对于封建黑暗势力深恶痛绝的心情。 祥林嫂是旧中国...
11
二、人物分析
1. 祥林嫂——一个被封建势力活活扼杀的善良无辜的灵魂。但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不是一个仅知逆来顺受、苟安偷生的人物,而是在她的忠厚纯朴的性格之中蕴蓄着反抗的...
12
三、场景意图说明
第1单元(一场1景)——以白描的笔触介绍祥林嫂的出场。在她出现于观众面前一刹那,便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她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媳妇,沉静、厚重、肯劳动,她脸上没有怨尤...
13
四、导演的几点希望
1. 由于电影文学剧本充分传达了鲁迅先生小说原著的朴素、简练、含蓄的风格,并在结构上有着严谨、匀称的特色,这就要求影片的样式和风格也能保持一种清新醇厚的抒情味。...
14
谈谈戏曲片的剧本问题
不久以前,法国的著名演员钱拉·菲利浦先生前来访问中国,在一次闲谈中,有一位同志问他:法国有没有舞台艺术纪录片?他回答说没有,并说他们有电视,观众可以从电视机中欣...
15
一次有趣的探索
当我执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魔术师的奇遇》摄制工作已接近尾声了。回想几个月来,我们摄制组全体同志,在党的亲切关怀下,一边摸索、一边实践的经过,又想到观众们不久将...
16
电影导演讲稿
今天,我先从一个导演如何进行他的工作谈起。因为每个导演的情况不同,经历、道路不一样,讲起来可能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解放后我们有了电影学院,有了电影导演系,而很多老...
17
导演的来历
谈电影导演,就先谈谈导演的来历。电影是外来的形式,中国的国产电影至今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导演”这一词也是外来语,中国最早用“导演”二字的是陆洁(1894—196...
18
导演与文学剧本的关系
关于导演与文学剧本的关系。作为一个导演,应该如何判断剧本?或者说作为导演喜欢什么样的剧本?从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讲,无外乎这么几点:(一)内容是健康的,就目前...
19
电影导演的工作程序
关于电影导演的工作程序。首先是导演与编剧的文学本的关系,这里有几种情况。有的剧本是厂里推荐给导演的,即在文学本完成之前导演是不知道的;另一种是导演自己希望表现某...
20
电影导演再创作
下面讲讲导演如何在文学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例如《祝福》,夏衍同志的剧本本身改编得很成功,他很有经验,为导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我就谈谈自己从接触文学本到拍成...
21
计划观念和群众观念
作为一个导演,应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应该有革命的人生观,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熟练的专业技巧。导演、摄影、美工都是这样,这些基本条件是共同的。除此之外,导演还应有计...
22
电影表现形式创新
最后来谈电影表现形式的创新。近来出现了一些表现手法较新的影片,《小花》、《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樱》等,这些影片都出自年轻导演之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
23
写在《子夜》拍摄之前
早在1962年,我就曾经想把茅盾同志的名著《子夜》搬上大银幕。其后,因受“大写十三年”的干扰,不得不中断这个打算。接着经历了十年动乱,一切更无从谈起。到了197...
24
《子夜》导演阐述
...
25
一、对原著《子夜》的认识
《子夜》是茅盾同志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文坛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作者用高度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以上海为中...
26
二、关于影片的时代背景
《子夜》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春夏之季的上海。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复杂的。这正如茅盾同志在《子夜》1978年重印后记中所说:“《子夜》...
27
三、影片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子夜》围绕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后以吴荪甫的失败而告终,从而揭示了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旧中国,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不可...
28
四、关于影片的矛盾冲突
贯穿《子夜》的矛盾冲突的主线,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尖锐斗争。 吴荪甫为了在公债市场上获取盈利,作为发展工业的资金,于是和赵伯韬合作...
29
五、对人物的理解
吴荪甫: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民族资本家,他去过欧美,学习了一套先进的企业管理的方法,他雄心勃勃,有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抱负和理想。他苦心经营裕华丝厂,同时组织益...
30
六、影片的风格样式
影片通过吴荪甫和赵伯韬这两个典型形象以及周围人物的塑造,在上海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展开各种冲突,概括了1930年那一时期复杂的中国社会面貌。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