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观念和群众观念

计划观念和群众观念

作为一个导演,应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应该有革命的人生观,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熟练的专业技巧。导演、摄影美工都是这样,这些基本条件是共同的。除此之外,导演还应有计划观念和群众观念,这对导演来讲是很重要的。

(一)计划观念。电影一方面是艺术创作,一方面又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业生产,所以导演要有计划观念,要讲究工作的计划性,不然的话就会漫无边际,预算就不能控制。从这点讲,导演和编剧不一样。编剧是个体劳动,时间上有自由,导演则不同,摄制组一成立,就像机器开始转动一样,只能按计划办事。也正因如此,所以要求前期工作周密些,当然计划性也包括灵活性,不是死板的。摄制组的工作日程要有几套规划,每天的拍摄内容,天阴拍什么,天晴拍什么,导演一定要与制片主任配合好。开拍后要有步骤有计划,还要有灵活性,要预计不测。

计划性还有一个表现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时大家认真工作,休息时大家好好休息,按时作息,有劳有逸,这也是调动摄制组积极性的一个方面。我们去年拍《她俩和他俩》,基本做到了每天按时作息,在8小时内大家精神也较饱满。当然有时也有例外,如为了完成某一场戏,临时加一两个小时的班,但一般不加,这样使大家心中有数,充分利用时间。

导演的计划性还有一个方面是要对影片总的节奏心中有数,常常是一个场景的两个镜头的拍摄时间相隔很久,如《祝福》中祥林嫂从家里逃出来,再逃下山去,这两个镜头的拍摄就隔了很长时间,而且地点不同,演员的表演、动作节奏要掌握好,导演也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才不至于在表演节奏上出现不协调。

(二)群众观念。所谓群众观念也分两个方面。第一,要了解观众的心理,不仅导演要了解观众的欣赏期待,包括编剧、演员,都要了解观众的要求。要经常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这和在小放映间看不同,把自己摆在观众的位置之中,能了解观众的要求、意见。因为有的镜头你认为有效果的,结果观众却无动于衷;有时你觉得不怎么样,观众的反应倒不错,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所以你要保持与观众的联系,你要了解观众,要让观众能看得懂,你所设计的效果要与在观众中产生的效果相一致。其次,要调动摄制组全体同志的积极性。“导演中心”决不是导演包办代替,导演只是起个创作生产的核心作用,要把你的意图与摄制组的同志们讨论沟通,使之成为大家一致的目标,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走群众路线。如果你只是一个人在那里指挥,再忙,效果也不会好。在这个意义上讲,导演要起组织者、鼓动者的作用,在片子没完成时,能很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为提高影片质量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