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各部门的要求
(一)对演员的要求:
1. 做好案头工作,尽快进入角色,掌握人物的基调,进入50年前那个时代。不要造成虽然穿着旗袍、西装,但言谈举止仍是当今20世纪80年代人物的效果。
2. 此外,就是要把握人物的关系。这个戏人物关系是复杂的,只有把握准了,才能塑造好人物。
3. 演员的表演要生动,切忌舞台腔。
(二)对摄影的要求:
1. 这个戏场景较多,因此场景间的衔接要更自然,特别是光线、调子、镜头的节奏要既有变化,又衔接得上。
2. 拍好人物的肖像。这个戏近景、特写较多,要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各有其貌,还要抓住人物动感的精神状态。
3. 色彩运用。不只要求彩色片做到正确的色彩还原,还要讲究明暗层次。本片以中间色为主,要有一点陈旧的风俗画的味道,切忌大红大绿和五彩缤纷的色调。
(三)对美术部门的要求:
这个戏外景、实景较多,但有些景还需要加工,加工的部分要与实景衔接得上,不要给人虚假之感。内景的搭制,不要新,要有质感。这点美术师们花了许多时间,找了很多具有上海当年特色的资料和实景、外景,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环境,在气氛图上具体表现出来了。希望在实拍时的景,尽量做到气氛图上的效果。
服装道具、人物造型,既要追求历史的真实,有时代特点,但又不能自然主义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求既能表现当年的历史真实性,又要在今天20世纪80年代人们看起来仍觉得是美的,可以接受的。
(四)对录音部门的要求:
有些气氛效果的声音,既要真实,又要按剧情需要,进行一定的夸张。比如吴府开丧的各种声响交融在一起的混响、工人罢工冲厂的喊叫、交易所内疯狂的叫喊等。此外,影片对白和内心独白请很好设计,使二者有所区别,又很统 一。
(五)对音乐的要求:
这个戏音乐段落不多,也没有歌,主要是渲染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希望有一段鲜明的主旋律贯穿全片。
以上只是一些设想,要使影片达到较高质量,还要经过全组同志们努力。我深信,只要各部门充分发挥创造性,大家团结奋斗,一定会使银幕上的《子夜》成为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影片,不辜负茅盾同志生前对于这部影片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