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分析

二、人物分析

1. 祥林嫂——一个被封建势力活活扼杀的善良无辜的灵魂。但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不是一个仅知逆来顺受、苟安偷生的人物,而是在她的忠厚纯朴的性格之中蕴蓄着反抗的火种。一方面她是极度地忍受苦难,一方面是不甘心向命运屈服,这二者在祥林嫂身上得到了奇妙的统一,这也正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的优秀品质。因此,祥林嫂给予读者的印象不是一个“弱者”,而是一个“牺牲者”。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祥林嫂不可能明白认识谁应该对她的悲惨命运负主要责任,但是从她后来打听一个人死了之后有没有魂灵这一点来看,她从迷信命运到怀疑命运,正是她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变动,这也反映了被压在最底层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萌芽状态的觉醒。

2. 卫老二——祥林嫂的远房亲戚,一个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这样的人物在旧中国的农村社会中是习见的,他惯于在残酷的欺骗压榨的勾当中分得一些余沥。他的性格特征应该综合着乡愿与狡诡的两种不同气质,不是一个一望而知的穷凶极恶的所谓坏人。

3. 婆婆——精明老练,虽然在穷乡僻壤中过活,却是见过“世面”的人。原著中有这么一段描写:“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她按照传统的封建的乡俗,为了传宗接代,把已经成为寡妇的儿媳卖出去,换回一个新媳妇,这在她是认为心安理得的事。

4. 阮大嫂——心地比较善良。惯于在大户人家走动,也喜欢给人家张罗一点什么,从中得到一点好处。机灵,善于应对,表面上比较心直口快。她比祥林嫂的婆婆多沾一点城市气,但不及婆婆沉着老练。

5. 鲁四老爷——一个中等衰落地主,鲁镇上唯一有威望的人物,也是维护封建道德和宗法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作为他背后力量的全部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恰像一头猛兽,张开了血盆大口,一口一口地把祥林嫂咀嚼吞噬,终于把她连皮带骨地吞吃了进去。表面上,鲁四老爷是道貌岸然的,他讲究理学,待人接物大有“方正不阿”之风,例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他就很有“家教”,不是一味溺宠。但剥去“正人君子”的外衣,他实际上是一个彻底冷酷、自私的人物。

6. 鲁四太太——她看上去要比鲁四老爷平易近人些,是地主阶级目光中“持家有道”的主妇。吃素念经,早晚做功课,非常虔诚,但在慈祥恺悌之中自有一股内在的威严。尤其是对付“底下人”,她有一套“外圆内方”的办法,表面上漂漂亮亮,骨子里什么都是替自己打算,在涉及自身利害的关头,她会毫不踌躇地放下她的慈眉善目。例如当最后祝福上供,祥林嫂端着供品出来,以致触犯了鲁家的忌讳的时候,四太太的疾言厉色就不在四老爷之下了。

7. 阿香——鲁家的婢女,心地善良,对祥林嫂寄予同情。她因为年纪轻,所受封建社会因袭观念的影响比较少,所以对祥林嫂的同情是单纯、鲜明的。

8. 柳嫂——她事实上也是一个受剥削和迫害的人物,但由于她的愚昧无知,所受封建迷信的毒害太深,不知不觉做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她虽然也同情祥林嫂的遭遇,间接却起了迫害她的作用。

9. 老孔——他名义上是一个账房,但并没有大地主家的管账先生那样的气概,他是介乎账房和当差之间的人物。由于鲁四老爷的精明和悭吝,老孔的收入也只能免于冻饿而已,但在他是安之若素的。他已经失去了生活的锐气,只知唯唯诺诺仰承主人的鼻息。

10. 贺老六——一个深山野坳的农民和猎户,善良忠厚,近于木讷,但决非呆笨可欺。在他性格的另一面,有着一股不可压服的蛮劲。他好不容易东凑西借,娶了一个老婆,没有想到她拼死不肯依从。这不免使他大大地感到惶惑和沮丧,然而他对祥林嫂却没有丝毫憎恨不满,相反地,他是对她满怀着关切和同情的。正是由于贺老六这样的纯厚诚恳,才唤醒了祥林嫂蛰伏在心灵深处的爱。因而他们所过的短短一个时期的夫妇生活,应该说是祥林嫂一生中光彩焕发的日子。

11. 贺老大——贺老六的哥哥,懦弱自私,也比较世故。山村的穷困生活使他渐渐失去了同胞手足间的关心和支持,无形中变成一个迫害贺老六的帮凶。

12. 阿德嫂——贺老六的一个邻居,为人热心慷慨,性格开朗,不论在祥林嫂生孩子或贺老六病倒在床上的时候,阿德嫂是经常给他们帮助和照顾的人。

13. 杨七老爷——山村里的一个土财主,缺少鲁四老爷那样的书卷气,而悭吝贪财则不在他之下,惯于向农民进行高利贷剥削。贺老六结婚时向他借了四十吊钱,利上加利,越滚越大,贺老六有时不得不用劳役来抵付利息,终于还是被债务活活压死了。

14. 王师爷——七老爷手下的一个狗腿,虽然号称师爷,但在阴险狠毒之中,仍有一股山野剽悍之气。他不像老孔那样懦弱,又比卫老二多认识几个字,因此他很有一点“能文能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