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除了必要的法规、法律约束外,还需要职业道德的调节,即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影响和约束人们的职业行为,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不仅对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幼儿具有重要功能,同时对教育事业及社会都有重要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保障功能、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功能。
(一)教育功能
所谓教育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师德原则、规范、范畴的学习和指导,运用说理感化、评价、激励、榜样示范等方式来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正确认识自己、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此形成教师的道德信念、风范和判断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塑造教师的人格,从而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和师德水平,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为其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正确认识教师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劳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突出表现在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教师是专门传播知识、开发智慧、启迪心灵的人,教师的工作,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没有教师,社会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就会延缓,社会进步也会随之推迟。同时,教师劳动也能够实现教师自身的个人价值。教师在奉献的过程中,同样也成就着自己。
(二)调节功能
所谓调节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教育、评价、沟通等方式和途径,指导和纠正教师的职业行为,协调教师劳动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和各种矛盾。它是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在幼儿园教师劳动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关系需要调节,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同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同时,在教师从教过程中,也会存在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如职称冲突、教学评优、工资晋级等。协调这些关系和矛盾冲突,只靠行政命令是很难奏效的,而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来自教师的更灵活有效的调节体系,能够告诉教师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从而使教师在职业过程中有明确的道德意识,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另外,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还能将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制约在一定的秩序中,形成良好的治学和教学环境,使教师工作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激励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激励功能,主要是指职业道德能够激励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了必须将教师职业视为专业。在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了不争事实的今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却在教师行业中有所淡化,在现今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一群带着孩子玩的保姆,是随时能够被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取代的,相对于别的教师而言,人们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度不高。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促使幼儿园教师更加专业化。一个行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有本行业的职业道德伦理,以约束行业的从业人员,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健康地成长。在幼儿园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中,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以及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期望和呼声也越来越高,促使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对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是对幼儿园教师自身约束力的一种体现,是追求自身不断提高的行为标杆。教师行业的专业化,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同时,教师职业道德的越来越专业化,也促进了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化。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保障功能
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成长小到关系一个家庭,因为他们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大到关系一个国家,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幼儿园教师所面对的主要是3~6岁的孩子,这么大的孩子,在生理上,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因此幼儿园中的教育要求幼儿园教师做到保教结合,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在教育孩子上面起到帮助其成长的作用,同时在保育方面给予孩子关心爱护;在心理上,幼儿时期正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启蒙时期,因此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发展的,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是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式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是丰富、多元、动态发展的物质环境。幼儿所处的环境多半是我们大人所给予的,幼儿园教师是每天除了家长以外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因此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幼儿园教师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伴随孩子一生的。
(五)评价功能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当教师的职业行为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并产生良好的效果时,必然会受到幼儿的喜爱、家长的拥护、社会的尊重。这种成就感、荣誉感和信任感反过来又会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更加坚定对职业道德的信念,不断完善个体的道德品质。反过来,当教师的职业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要求、造成不良社会效果时,幼儿、家长及社会就会给予教师否定评价,这势必会对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同时也会唤醒教师的职业道德良知,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行为,以督促自身、矫正错误的道德观念,杜绝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社会效果。由此可见,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评价功能,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六)促进功能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促进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本身属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部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行业之风,对于其他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将通过幼儿广泛影响社会。教师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行为表现,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带着教师道德品质的影响或“种子”走向社会,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身边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最后,教师职业道德还将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行影响他人和社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等,都有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最终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