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人师表原则

四、为人师表原则

为人师表一词最早出现在《北齐书·王昕书》中,即“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师表”。为之指做人、做事、接物的一切活动;师指学习、仿效;表指榜样、表率;师表则是可以效仿的表率。起初是对教师和官吏的统一要求,现代则专指教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由此,为人师表原则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和师德底线。

(一)多角度理解为人师表的内涵[9]

关于为人师表的内涵,我们可以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1.从教育法律法规的视角来看,为人师表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进行了明确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将“为人师表”作为教师应该履行的首要义务加以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明确规定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并具体指出为人师表的具体内容包括:“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素养的角度指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等是合格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在国家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对幼儿园教师如何为人师表进行明文规定,并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条例和规章制度,甚至很多幼儿园也会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教师为人师表的行为详细罗列,使幼儿园教师有章可依。

【拓展阅读】

某幼儿园教师日常行为规范(节选)[10]

一、文明礼仪

(一)仪表得体,举止端庄

1.教师在园期间要保持衣着整洁,大方得体,符合教师身份。不穿太露、太透、太紧身的服装,不穿高跟鞋、拖鞋,发型端庄、优美,不披发,化淡妆、忌浓妆艳抹,佩戴饰物要适当,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讲好个人卫生。

2.言行举止要文雅端庄,时刻保持大方的走姿、坐姿和站姿。在孩子面前不出现抱胳膊、手插衣服口袋、叉腰、翘腿等不文明行为。

(二)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3.园内要讲普通话,公共场合及人多的地方,不大声喧哗嬉笑。在接待家长、接听电话、对待同事、组织幼儿活动时都要使用礼貌用语,语言要轻声、简短,语气亲切、温和,切忌生硬、粗俗或不耐烦。

4.待人接物要真诚热情,谦恭有礼。园内遇到同事,应微笑点头示意,遇到幼儿及家长要互致问候;遇到参观、视察、来访等外来人员,要以礼相待,正面相见要微笑点头示意,坐着时如遇领导、客人、家长询问要起立招呼,形成一种彬彬有礼、温馨和谐的氛围。

5.接待家长和客人,要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起立迎送。与人交谈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认真倾听别人的话,直到谈话结束;与人发生争执时,要冷静、有耐心,坚持以理服人,即使面对言语粗暴的人,也要表现出节制、有礼貌。

6.禁止以散漫的仪容仪表参加各种会议和接待来园客人,自觉维护幼儿园的公众形象。进出会场时,需与主持人或有关领导打招呼,动作要轻。报告、讲座、发言或演出结束后,要热情鼓掌。

二、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7.爱护公物,妥善保管好班级物品,轻拿轻放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严禁故意破坏或不负责任损坏公用物品和设备。个人物品与幼儿物品要严格分开使用,不可混用,不将个人衣服、物品在班级乱放。

8.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有序,离开桌椅前,把椅子送入桌下;保持环境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幼儿园内随手捡拾地面上的垃圾,放入垃圾桶内。

9.节约水电,用水时,能用小流量的,不开大水龙头,用完后关紧水龙头;使用空调时关紧门窗;下班前全面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源是否都已切断,包括空调、灯、录音机等。

10.在园内用餐时交谈要轻声,爱惜粮食,不浪费;餐毕,请妥善放好餐具和餐椅,创造一种文明的就餐气氛。要避免在幼儿面前吃东西。严禁吃幼儿餐点。

2.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为人师表是有效的教育手段

为人师表本身就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在人格的直接影响下来培养儿童并发展他的智力和品德。不可能用任何程式、任何纪律、任何规章和课程时间表来人为地代替人格的影响。”一方面,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知识的启蒙者和智力的开发者,为人师表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也是幼儿思想品德的示范者,通过自己得体的言行举止正面引导幼儿发展,这种榜样示范本身就是幼儿园阶段最好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因此,一名具有良好的师德、较强责任心的幼儿园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一本书,自己的言行举止就是书中的内容,要把自己当成一本活教材,以身立教,树立良好的、正面的师德形象。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这句话其实可以警醒每一位幼儿园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教育者身份,力求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一般来说,幼儿园教师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率”和“品德表率”来发挥对幼儿的榜样作用并体现为人师表的教育功能。“教师在生活、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行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表率。”[11]对于教师言行举止方面的示范,幼儿可以通过直接的模仿学习而获得;而对于教师道德品行方面的影响,则是通过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而习得。

3.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为人师表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社会声誉

为人师表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社会声誉。如果幼儿园教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就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其实质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同并习惯了这样的观念,那就是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专利与殊荣,意味着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行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自尊自立,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12]具有高尚情操的幼儿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群体的认识,并获得社会的尊敬,也会进一步赢得社会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当一个社会拥有一支将为人师表、廉洁自律作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时,整个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知度、认可度以及尊敬度都会相应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高。

4.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人师表是幼儿园教师的全面要求

幼儿园教师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需要在各方面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从教师管理的角度来讲,对教师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其实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全面要求。

幼儿园教师要想以身作则地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必然得时时刻刻地注意和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并且在内心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工作的积极性。要能够和同事精诚合作,这是对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考验,另外,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的工作也考量着教师的胸怀和包容度。

(二)幼儿园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期望,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

第一,幼儿园教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无论社会和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为人师表作为幼儿园教师的道德底线是难以改变的,因为这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本质。从中国古代思想家杨雄说过的“师者,人之模范也”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些从古至今的名言警句说明为人师表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必备的一种品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质决定了这种师德品质的永恒性。

第二,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幼儿,他们的年龄特征就是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幼儿对教师有一种天真的崇拜感,在心目中奉老师为最权威的人,对教师的话深信不疑。有的家长常说,“在孩子的眼中,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所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幼儿的心智发展程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有选择性地进行模仿、学习。只要是呈现在眼前的言语行为,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幼儿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时刻能够“以自己的言为幼儿之师,以自己的行为幼儿之范”,把自己作为幼儿发展的最大教育资源。

自古以来,教师都被视为先进社会精神文明的代表,被视为净化不良风气的楷模,对社会其他成员起着导向和表率作用,受到社会的尊敬。但是同时,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也较为严格,对教师不良行为的社会容忍度较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这种期许也反过来使教师职业的师德成为全社会监督的目标,每位教师都需要将为人师表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三)幼儿园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为人师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遵守法律和教育规律;二是在外表上能够做到仪表整洁,性格乐观开朗;三是在道德上做到作风正派、言传身教;四是在经济方面能够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幼儿园教师的仪表是为人师表的重要表现,体现了幼儿园教师的精神状态,是幼儿园教师自然气质的流露,也折射出幼儿园教师的文明修养,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内心对幼儿以及幼儿教育事业的看法。仪表主要包括着装和言谈举止,作风正派和言传身教是幼儿园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廉洁自律是幼儿园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内涵。

因此,贯彻为人师表原则,要求幼儿园教师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为人师表的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做好幼儿的表率,必须在各方面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遵守法律和教育规范,严格遵守各方面的道德规范。如果只是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那就可能误人子弟,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幼儿园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小德成大德;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幼儿的心声,不断发现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幼儿园教师只有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够使自己成为幼儿心目中的榜样。

2.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坚持以身作则,就是要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园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幼儿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证明,如果幼儿园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就能对幼儿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则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就必然要求幼儿园教师把身教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无声的身教胜于有声的言教是人类社会长期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教师:“身教最可贵,行知不可分”。幼儿从教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直接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获得对言教的印证,从而增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的效果。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种正派的作风,是一种美德。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动幼儿。教师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只会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结果必然是其身虽存其教已废。

4.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是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基础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最一般的道德准则,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底线。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遵守社会公德是为人师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