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自觉自律意识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自觉自律意识

幼儿园教师自身是提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的关键。苏格拉底说:“道德就是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道德则是对道德的追求。”因此,无论是在职前学习,还是工作以后,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加强对职业道德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实现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掌握辨别是非、善恶的道德方法,才能在自己的思想领域战胜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才能在思想意识中反思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并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在道德修养中不迷失方向,才能在道德行为中有较强的自觉自律意识,从而成为一名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幼儿园教师。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教师在塑造别人的灵魂中净化了自己的灵魂,学生的人生价值是教师自身价值的无限延伸,这是教师职业的圣洁所在,也是教师的人生意义之所在。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如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发生后,网友们纷纷评论该教师枉生为人,其人生观迷失谈何育人?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科学、全面、深刻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自觉地将个人的生命意义、人生价值与教育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把培育幼儿、为幼儿教育事业做贡献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此外,幼儿园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才能不受外界过多的干扰和诱惑,才能以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去培育儿童,才能在认识和处理涉及职业道德问题时站稳立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幼教事业。

(二)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真正内涵

幼儿园教师应该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因对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11]因此,幼儿园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职业道德规范的真正内涵,教师才能将其内化为符合道德要求的自身行为。

(三)认真刻苦,勤于学习

一个教师的一生应该是学习的一生、追求知识的一生、自我完善的一生。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有关法律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师德,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第二,要认真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和崇高的道德理想。第三,要认真学习中外教育家的论著、名言,特别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的事迹。模范人物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所提倡和需要的优秀品德,他们的事迹使比较抽象的道德原则更规范、更具体化、更形象化,更能唤起人们的亲近感和趋同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第四,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到横向联系,赋予教育教学以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