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因素

三、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因素

(一)自身情绪的影响

情绪能够使人失去正常的道德判断,这一点是常识。幼儿园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发生问题。这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园教师把教育活动之外产生的一些消极情绪带入教育活动。固然,幼儿园教师也是凡人,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压力、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与不满。但是,幼儿园教师不能迁怒于幼儿,不能将这些消极情绪带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出气筒,那对幼儿是不公平的。另一种情况是矫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时,教师的情绪一时失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有一个观点:怒是教师的大忌。实际上,不仅是愤怒,其他的很多情绪,都会使教师的道德意志发生偏差,从而也就导致行为的偏差。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许多背离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是情绪影响的结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妥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尤为重要。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的第四个领域“个人修养与行为”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情绪对教师道德意志的干扰?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在思想上对情绪与道德意志的关系有自觉认识,树立一种专业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在长期的实际磨炼中,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一种专业的道德意志。

【典型案例】

“我是一条死鱼!”[26]

兴兴,便是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幼儿园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屈指可数的人物。兴兴在班里始终是我行我素、来去自由、随性而至,时而踩着比别人快一拍或者慢几拍的节奏,时而很出位,和同伴们总是那么不搭调。当老师对他提出要求时,迎面而来的不是鬼脸便是置之不理、视而不见。

音乐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钟情于新学的游戏“捕小鱼”,唱罢歌曲,随着“捕鱼人”的一声“捕小鱼咯”,孩子们个个身体滑溜,早早地游离捕鱼人身边,偶尔几个动作缓慢者,经受不住“捕鱼人”的追逐,被收网而归。兴兴参与了一遍游戏以后,便站在一旁观望着,时而也跟着呵呵呵地笑一阵,看来他对这游戏也还是有点兴趣的,只是不知道他暂停游戏后小脑袋里又在想些什么。我也不去责怪他擅自离队,我相信他一定会被游戏吸引,重新回到团队中和我们一起游戏。几遍游戏下来,“捕鱼人”不断地轮换着,“小鱼”们一个个乐此不疲。又一遍游戏开始了,歌曲还未唱结束,只见兴兴乐呵呵地跑过来,一人躺在“池塘”中央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孩子们纷纷停下游戏,向我告状,数落着兴兴不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兴兴捣乱!”“老师,兴兴耍赖皮!”还没等我发话,兴兴睁开眼睛保持原样慢吞吞地回应大家:“我是一条死鱼!”孩子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这家伙,真是出人意料,我有点蒙了,玩得好好的,游戏规则一下子便被这个小捣蛋鬼给破坏了,眼看着旁边有几个孩子也要一起躺在地上去,我忙给兴兴使个眼色,示意他快快起来。兴兴我行我素,全然不理会,反倒是做起鬼脸来。孩子们笑声不断。

此刻我如果怒声呵斥,孩子们也会乖乖地回归原位,但我不忍心就这样破坏了活动室内其乐融融的氛围。我便顺势而想,池塘里有时的确会有死鱼啊,孩子还挺有想象力的,这就像是给我们的游戏增加了一点趣味性的情节,我应该要维护好孩子的这种突发奇想。于是我灵机一动,双手做“大网兜”状走上前去:“嗯,是的,池塘里面有时真的会有死鱼出现,但死鱼腐烂后会污染池塘里的水,我要把他赶紧捞出池塘。”兴兴见我要把他捞出“池塘”,请出游戏圈,立马起身:“我刚才是假死呢!”已一溜烟又回到同伴们的行列中去了,活动室里的游戏继续。

感悟:

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顽强的意志力和耐心,去理解孩子的一些看似异常的行为并宽容孩子。案例中的兴兴总是会出人意料地使出一些花招,让老师一时不知如何招架。也不可否认兴兴在活动中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以致在活动中众多灵动的“小鱼”中突然会出现一条他这样的“死鱼”,在他看来这不过就是好玩,于是众多的孩子会因为好玩而效仿。如果教师从消极的角度去呵斥兴兴的行为,活动可能就无法进行下去;而如果教师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兴兴的行为,并耐心地去引导,那么孩子的出人意料就使游戏发生了更为有趣、更为丰富的情节。

面对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也是对幼儿园教师道德意志的考验。案例中的教师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对待事件,智慧、理智地采取对策来化解冲突。既没有口令式的训斥和说教,也没有立马叫停和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认同了孩子的这种想法和行为的可能性,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用游戏化的语言和情境来化解了这样一场意外,孩子在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认同尊重、耐心的同时,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善于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让“平和、仁爱、喜悦”等主导情绪成为日常工作中的基调,而不是因为消极情绪使自己的道德意志发生偏差。

(二)自身道德信念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的道德信念是教师对一定道德的真诚信仰,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升华到一定高度后产生的,因而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合金”。幼儿园教师一旦牢固地确立了某种道德信念,就能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来磨炼自己的道德意志,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别的道德行为的善恶。道德信念较之其他因素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它能够使人们的道德意志更加坚定和顽强,以及使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它是教师道德品质中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