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关系中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实践

三、师幼关系中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实践

既然师幼关系与幼儿的成长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在面对和处理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必须铭记和坚守职业道德,以爱为基点,使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一)关爱幼儿

爱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师幼关系的良性催化剂。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爱,并视为教师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主张“仁爱”;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主张应把整颗心灵献给孩子。可以说,爱学生是教师职业不可或缺的道德要求,在幼教领域,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爱幼儿则是幼儿教师工作的前提,是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保障,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心去面对幼儿,对幼儿投入无尽、不竭的爱,将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幼儿,用父母亲一样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心和呵护每一个稚嫩的生命。

(二)尊重幼儿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往往把幼儿视作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老师单纯地教,幼儿被动地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的教师观引发出新的师幼关系,这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促使幼儿的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过去,我们在幼儿发展问题上常常陷入一些误区,或者任其发展,或者拔苗助长,或者追求少数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子心切,提出一些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情况的要求。《纲要》强调了儿童的适宜发展、主动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和共性发展;强调既要满足全体幼儿整体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别幼儿潜能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看待幼儿的发展时,不能仅通过横向比较,还应多通过纵向比较,强调在幼儿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发挥、发展;不能只看其现有水平,尤其关注其发展速度、特点和倾向。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尊重幼儿的权利,不仅要维护和实现幼儿所拥有的诸多利益和权利,更要尊重和重视幼儿的权利主体身份。

(三)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每一位幼儿都是具有独特潜能和发展特质的个体,他们有的思维敏捷、反应快,有的则思维迟缓;有的性格外向,善于与人交往,有的内向,喜欢安静和独处,甚至沉默寡言。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幼儿都有被关注、被重视的尊重感,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和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例如,有的教师在请小助手的时候总是爱请自己喜欢的、能力强的幼儿,这样,难免给其他幼儿造成不公平的印象。教育的公正性就在于排除偏爱因素,给每个幼儿公平、公正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典型案例】

师幼互动中如何做到尊重幼儿?[3]

我班有个叫松松的小男孩,是个出了名的调皮蛋,爱打架,常欺负班里的小朋友,让带他的老师很头疼。通过与他妈妈交谈,我了解到,松松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妈妈也很忙,平时没有多少时间管孩子,而松松又比一般的孩子好动、调皮,妈妈管教儿子的办法只是一味地训斥、打骂,但收效甚微,松松不仅没有改掉坏习惯,而且只要妈妈打骂了他,他一定会打别的小朋友。而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感到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尊重,要用老师的爱去温暖孩子的心。通过观察,我发现松松特别喜欢恐龙,一说起恐龙,他马上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什么冠龙、优甲龙、鹦鹉龙啊,“头头是道”。于是在一次讨论“地球上的生物”活动中,我特地请他当一日小老师,让他给小朋友讲一讲恐龙。至今我还记得他当时的表情:开始不信任地看着我,好像在说:“这是真的吗?”我向他点点头,示意他这是真的,松松马上变得兴奋起来,非常认真地给小朋友讲了起来。这天,松松一直很高兴,还主动帮助可露捡起掉在地上的手绢。这使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对他有了信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是爱面子的。于是我更多地关注松松,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认真地肯定和赞扬他,慢慢地,松松变得和小朋友友善了,也懂事了。由此可见,一个人在人们对他的肯定与尊重中可以学会自尊、关爱,也学会尊重别人、爱别人。

思考:

这则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