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法律意识教育,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三、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法律意识教育,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教师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教师就会自觉作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这将避免现实生活中很多违背师德又触犯法律的事件发生。当前,部分幼儿园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在师德教育中要注意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尤其是大中专示范院校的课程开设中,一定要突出教育法学和教育法律、法规课程的学习;在职后培训中,幼儿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法、用法和普法活动,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素养;也可以聘请专家、学者等进行讲座,集中为广大教师授课,开设法律法规知识的专门课程,帮助广大教师建立法律法规意识体系;或者运用报告会、看录像、知识竞赛、墙报等形式宣传教育教法、法规,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交流、调研和座谈会活动,以提升法律意识。

要建立、健全师德教育的学习培训机制。尽管教师本身就是教育者,但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广大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学习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师德学习培训的内容,包括师德规范、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意志等的学习和培训,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和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育。首先,师德培训应当更换内容角度,贴近教师的生活与心理。例如,通常将教师比喻为“春蚕”“蜡烛”,片面强调教师应当奉献。而在师德的培训中,应当引导幼儿园教师体会教师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喜悦、成就与满足感,通过职业生活感受共鸣,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纯知识的灌输形式,采用一种融知识传递、情感体验为一体的、积极愉悦的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关怀教师的生命体验,关注教师的情感诉求,并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培训过程洋溢着人性关怀与情感体验。学习培训的方式,可采用专题讲座、师德报告会、案例分析会等。总之,师德培训教育应做到灵活多样,实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