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终身学习原则
【拓展阅读】
让学习成为一生的好习惯
教师要习惯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生的好习惯。教师若停止学习,总有一天再也无法教给学生任何东西。知识若停滞,教学就无法进行。优秀的教师就是不断在学习提升的教师。
——源自瑞士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仅有一桶水就够了吗?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该说法显然忽视了再学习的重要性。当今教师的主题使命已经成为做终身学习型教师,育德才兼备之人才。
瑞士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西方是颇为出名的。把一个只有山水、冰雪、岩石、草木的小国改造成工业最发达、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若非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是不能想象的。瑞士人有很强的终身学习观念,作为小国的人民,他们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时刻害怕在竞争中遭遇淘汰,因此总是走在实践的最前面,花大量时间为自己充电,十分重视吸收和学习新知识。
瑞士优秀教师评选标准里也明确提出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瑞士教育界认为:“教师若停止学习,总有一天再也无法教给学生任何东西。知识若停滞,教学就无法进行。优秀的教师就是不断在学习提升的教师”。教师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会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新型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013年,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的殷切希望,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教育已经已经融入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该自觉要求终身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基本理念部分的第四条这样写道:“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是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幼儿园教师的终身学习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坚持终身的自我学习,二是教育幼儿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是幼儿园教师持续获得专业提升的动力和源泉,幼儿园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成为业务精湛、幼儿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一)困境与挑战——走向“学习型”幼儿园教师的必然
当前,知识经济正蓬勃发展,信息化技术设备、手段等日益先进、丰富,这些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步伐的同时,也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也肩负着意义更为深远的使命。而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1.挑战之一:教育理解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教育视野中,人们崇尚以所谓理想化的模式去改造儿童,以达成预期的发展目标。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整个世界的教育趋向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在后现代话语与现代教育的交融中,人们不再倾力于形式单一的课程开发,课程领域开始为理解所占有。在很大程度上,它给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带来了观念的冲击。后现代教育思想在对传统僵化、呆板、一元教育思维的批判与解构中主张多元主义,强调不确定性,“以期更充分地揭示各种可能的意义”。思维的转换给尚囿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幼儿教师造成了许多困惑与迷茫。由于习惯用确定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发展,习惯施行教材的既定方针,当一元为多元所取代,确定性为可能性所更替时,幼儿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
2.挑战之二:角色定位的多元化
在学习型社会的创建过程里,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并在转变理念的探索中实现角色的重构。以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将知识传递给儿童,在进行教学和其他各项活动时完成上级安排,贯彻教材的主要精神。“教”将幼儿教师固定在一个单一的角色定位上,以致造成了教师创造力的缺失、教学形式化等诸方面问题,并严重影响着儿童经验能力的和谐发展。
与多元化教育理念相应,身处课程改革一线的幼儿教师应该拥有多重角色,并能根据实际情境,灵活地变换角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过程里,教师不应再处于权威的“领导”地位,其作用不在于传授真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学生与所学内容产生对话。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3.挑战之三:能力素质的综合化
当今时代是教育理念百花竞放、教育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能技巧,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学的各项任务,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以支持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不仅要有处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各种技能,还要能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具备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实践反思和操作能力;不仅要有独当一面组织班级幼儿的能力,还要能在与园长、家长以及其他教师相协作的良好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如此种种,都与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现在,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接受的师范教育是重技能技巧、轻专业理论的训练,从而导致了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的薄弱,知识能力结构的失衡。毫无疑问,当他们处于变革之期时,将深感所学难以致用,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而综合化则更是要求教师摆脱安于服从、习于“各自为政”、疏于家园合作的封闭状态,通过形式各异的实践促进自身能力的和谐成长。由失衡到均衡、由分散走向综合,需要历经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挑战如此之多、如此之大,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呢?关键在学习。学会自我更新是时代、形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第多斯惠曾经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幼儿园教师如能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巨大动力,不断地进行自我塑造和锻炼,加强自身修养,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展现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蓬勃朝气和丰富姿彩。
(二)探索与反思——走向“学习型”幼儿园教师的自我修养
克服教育惯性,树立积极的学习意识。美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人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本体性安全感和信任感,而这种感受得以实现的基本机制是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惯性。惯性形成于人们的实践中,并能通过实践的重复在人们的意识中促发一种指导人们行为举止的“实践意识”。在长久相对封闭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相对安逸、稳定,缺乏变动与创新,幼儿园教师缺乏危机意识。这铸成了他们的教育惯性并严重影响其参与改革的能动性。在改革中,不同的教师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教育惯性的影响下,有的教师抱着畏难心理,觉得自己不具备充分的能力,新任务做不来,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有的教师则出现自我认同的混乱,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重新给自己定位,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设想,身处混沌,因而也不知道到底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还有的教师则仍然遵循传统的职业习惯,上级指示,下面执行,将自身发展视为完成管理层交付的任务,依赖管理工作者的安排与领导,在上级安排的“保护伞”下延续教育惯性的轨道。所不同的是,上级安排比以往多了许多,而当这些游离于他们思想之外的发展“任务”占用他们许多时间时,他们就会感到厌倦不已。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基于教育惯性而产生学习惰性的表现。
不论是在上述何种情况下的教师,从思想实质而言,对课程改革背景中自我的专业化成长都缺乏危机意识,在被动应答的状态下难以形成学习的内在需要与动机。毋庸质疑,这样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投入幼儿园新课程建设的兴趣和热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现今教师的职业压力并不只源于在园事务的增多,还源于精神上的压抑。而能动性的缺乏恰恰是教师精神压抑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1)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3)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13]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贯彻终身学习原则,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具体而言,需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需要教师不断拓展视野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跳出所任教的学科,乃至跳出教育看教育。看见巍峨的群山,才能深刻感受到沙石的伟大;看见滚滚的江水,才能深刻体会到滴水的力量。教师只有视野开阔了,才能体验到云卷云舒的知识之美,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和所传授的知识,才能举重若轻地胜任本职工作。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能够“走得出去”,多去发达地区、具有办园特色的幼儿园去看看,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
2.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知识爆炸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任何人包括教师都不可能垄断所有知识的传授。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仅靠“吃老本”是难以胜任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责的。而且,身处学习型组织的学校,身处不断变革的社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榜样示范,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引导力量。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
3.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学习方式
随着科技进步和学习媒介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和效益。博览群书是学习,谈话聊天是学习,网络互动是学习,上微信、刷微博也都是学习。只要终身学习的理念渗透于自己的身心,每时每刻都是在学习,每处每地都是在学习。
4.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需要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作为教师,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研究幼儿,不断提高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对规律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生活中不断体悟、感知生命的美好,将自己的所知所学融进与幼儿的点滴交往之中,将自己的生命本身塑造成一本书,使自己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教育力量。
5.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需要教师善于向不同对象学习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专业能力部分的反思和发展一项中写道:幼儿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到以上内容,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向不同的对象学习,并且在做中学、做中教,才能使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也会接触到不同的人,这些问题、人和事,都是能引发学习的契机。幼儿园教师可以向书本学习、向幼儿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家长学习。不同的学习对象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好帮手”。向书本学习,书本的内容比较广泛,幼儿教师通过阅读书本杂志,能了解到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策略,可以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进行对话,获取教育智慧和灵感。向同事学习,学习的方式具体直接,能够迅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而且相互切磋还能增进与同事间的感情,形成学习研讨的共同体。向幼儿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先进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教育哲学思想,能够帮助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学习,幼儿园教师将会更加了解幼儿,发现幼儿成长中的“闪光点”。向幼儿学习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向家长学习,运用社会更广阔的资源来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通过沟通交流达成教育共识,共同为幼儿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可能性。
同时,幼儿园教师只有做到终身学习,才能示范和引导幼儿终身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做中学、做中教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能够在日常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深深影响着幼儿,有利于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热爱终身学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