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

【拓展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定位[21]

教师劳动必然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社会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教师职业道德是顺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1.教师职业道德的道义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的道义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功能和教师职业的社会性上。教师的职业责任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高雅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从而使学生学会为人处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以正确、积极而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社会道德和真理,使社会真善美的一面深入人心,为人们广泛接受,从而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此外,当教师的职业道德成为教师人格的组成部分时,他们便会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对待社会事物,以合乎道德的标准来评价社会事物,以正确的方式处理社会事物,使社会事物更加趋善近美,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价值

教育机构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道德教化的重要场所和世间的一片净土,人们对教育工作者在道德上的要求一般都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所以,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也在一定程度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社会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和人格表现,其价值既体现在对教师的自身教育中,又广泛地体现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之中。

3.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不断汲取社会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过程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在教师从事的教育事业中,具体表现在职业习惯、思想态度、观念、情感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这些都构成了教师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当这种职业精神形成一种风气时,便成为一种文化。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应体现出净化的社会道德风气,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可资学习的楷模,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人们形成高雅、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则有利于教师履行基本职责,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完善教师道德品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具体来说,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是履行教师基本职责的根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严格教师师资,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些要求都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以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方式将其提出来,更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质量、教育根本目的、教师天职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实际教学行为当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石

教师职业道德是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将“立德树人”规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这次报告的新观点,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这里强调了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学生道德素养和道德行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树立道德理想和育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重申了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德育”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教师承担了多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使者,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良好理解和具体践行。只有当幼儿园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确保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

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行为的体现,它反映了一个教师的道德觉悟水平、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修养境界。教师道德品质不仅具有一般道德品质的特征,而且具有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主要有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道德认知是整个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都是在一定的道德认知的指导下形成的。没有正确的认识,道德情感就无从产生;没有强烈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就不能持久;没有坚定的道德意志,就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一般来说,幼儿园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热爱幼儿、公平正义、严于律己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好教师的第一要素。幼儿园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完善道德素养,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四)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近年来,有关幼儿园教师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负面的现象不仅对教师职业、幼儿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可以进一步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助于教师从内心牢固树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能从根本上杜绝幼儿园教师道德失范的现象。

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抵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诱惑,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幼儿园教师只有能够甘于本职工作,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弘扬社会中的真善美。

【名人名言】

如果教师只爱自己的专业,那他可能成为一个会教书的教师;如果教师既爱自己的专业,又爱学生,那他将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俄)列夫·托尔斯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教师教育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

——陶行知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是只有活动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的。

——乌申斯基

儿童将找到通向文化修养和通向完善的道路呢,还是一切东西都将归于毁灭呢,责任在教师身上。一切决定于教师。

——蒙台梭利

【思考与讨论】

1.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2.结合我国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谈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趋势。

3.结合实际阐释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4.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有何现实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法贞.教师伦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黄正平,刘守旗.教师职业道德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刘济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7]宦平.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8]陈大伟.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9]王淑芹.教师职业道德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注释】

[1]9起震惊全国的幼儿园虐童事件[EB/OL]http://www.qqbaobao.com/xueqianjieduan/ertonganquan/150445.html.2014-03-25.

[2]姚亚东.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新视角[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彭亚表,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6(1).

[4]全国师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师德突出问题典型案例评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5]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新编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6]朱法贞.教师伦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7]周谯.教师职业道德:从“爱”与“责任”说起[N].光明日报,2008-09-06(07).

[8]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93.

[9]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99.

[10]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76.

[11]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25.

[12]李友芝等.中国近代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1-4[M].〔出版者不详〕,1983:224.

[13]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29.

[14]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44-245.

[15]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39-240.

[16]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57.

[17]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983.

[18]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069.

[1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952.

[20]吴静.从“压迫性道德”到“涵养性道德”——浅议中国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进[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11).

[21]徐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理构造及培育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