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特点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特点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职业道德情感也是极其丰富的,有一定特殊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增添新的内涵。

(一)丰富性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只有“伟大的感情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丰富多样的性格及个性面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也必须是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因为其教育对象幼儿本身的特点就是极其富有多样性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爱,也是源自于其道德情感的丰富性。具体表现为:(1)博大的胸怀。爱作为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必须包容幼儿的撒娇、哭闹以及他们的稚嫩、笨拙,这需要道德情感做支撑。(2)细微的情感体验。幼儿是柔弱娇嫩的,他们的成长需要及时而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嗅觉”来洞察幼儿细微的情感变化。(3)自觉的情感调控。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比如家长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幼儿园中人际关系的复杂等,因此,面对压力,幼儿园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努力挖掘工作中阳光的一面,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4)灵活地以情化人。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情感的滋润,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幼儿(尤其是犯了错的幼儿)时,把握好策略,以情感感化为主。[8]

(二)特殊性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特殊性首先源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育是以3-6岁幼儿为教育对象,这一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可塑性非常强,幼儿多以自身的情感主宰自己的世界,情感是幼儿活动的激发者和驱动者,支配着幼儿的心理活动。这一时期的孩子,对教师的依恋远远大于中小学生,因此,幼儿园教师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进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存在极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多是纷繁冗杂的,幼儿园教师每天的时间几乎都是和幼儿待在一起,要密切关注幼儿的点点滴滴,工作时间与工作强度极大。这一特殊的工作原因,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只有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为依托,才能真正做到《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的态度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的、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时代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被赋予了时代性,因为,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去更新换代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从来都是多元的,在幼儿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要求也有了变化,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仅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家园共育理念下,还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成为家园共育的合作者和指导者,在这一系列新型角色的指引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也变得丰富多彩,打上了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