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为艺术美下的定义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还说:“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黑格尔《美学》第一卷68页,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本文引文皆出自黑格尔《美学》,以下只注明页码)。这里的“真实”,即他在艺术美的定义中所说的“理念”。他认为,艺术美不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反映的是他所谓的绝对理念。这个绝对理念早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显然,黑格尔对于艺术美的看法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是,我们如果剔除其唯心主义的糟粕,剥掉其唯心主义的外壳,就会惊奇地发现,黑格尔对艺术美所下的定义蕴藏着十分珍贵的“合理内核”,即艺术的根本特征在于用一种感性形态表现一种精神意蕴。他对于艺术美的这个看法,我认为主要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感性事物的心灵化,意即艺术作品之中的生活形态是精神性的,已经不是具体的感性事物,已经没有了具体的物质存在,已经没有了对具体的物质存在抱有任何功利上的欲望。如看见一盘点心,就想吃它,看见一辆小汽车,就想拥有它。艺术作品之中的感性事物不是这样的。他说:“艺术作品中的感性因素之所以有权存在,只是因为它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并不是因为它是感性的东西而就有独立的存在。”(《美学》第一卷45页)“艺术作品尽管有感性的存在,却没有感性的具体存在,没有自然生命,它不应该停留在这种水平上,因为它只应满足心灵的旨趣,必然要排除一切欲望。”(《美学》第一卷46页)这就是说,艺术作品之中的事物,不是现实生活之中的事物,而是撷取了现实生活之中事物的理念,用它来表现一种精神意蕴。点心绝不是为了吃,汽车也绝不是为了用,而是用点心和汽车的具体理念,表现某种精神性的内容。第二,心灵的东西感性化,意即艺术作品之中的精神意蕴或者理念,已经不是抽象意义上的精神意蕴和理念,而是有了一种定性的具体事物。他说:“就艺术美来说的理念,并不是专就理念本身来说的理念,即不是在哲学逻辑里作为绝对来了解的那种理念,而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成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美学》第一卷92页)这就是说,艺术作品之中的理念,不同于哲学逻辑里的理念,艺术作品之中的理念,已经和符合它的那种生活形态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三,艺术美是以上两者的统一。理念是不离开具体事物的理念,生活形态是不离开理念的生活形态,两者本来就是一回事情。黑格尔说:“在艺术创造里,心灵的方面和感性的方面必须统一起来。拿诗的创作为例来说,人们可以把所要表现的材料先按散文的方式想好,然后在这上面加一些意象和韵脚,结果这些意象就好像是挂在抽象思想上的一些装饰品。这种办法只能产生很坏的诗,因为只有统一起来才可以在艺术创造中发生效用的两种活动,在这里却拆散为两种分离的活动了。”(《美学》第一卷49—50页)这里的诗,指的就是包括戏剧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精神意蕴和生活形态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就好像一个人的生命,是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的有机统一。如果在创作活动中,把精神意蕴和生活形态分拆开来,在所描写的生活形态上面把所谓的精神意蕴附加上去,那给人的感觉就是通过装饰了的概念化作品。
由于理念在黑格尔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一部作品的精神意蕴和外部形态这两者,精神意蕴是主要的。“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那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到这意蕴。”(《美学》第一卷24页)这就是说,一部艺术作品从它所描写的感性生活形态来讲,其内容必须处于精神的层面,其内容不在精神层面,是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作品的。相反,就一部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精神意蕴来讲,其必须是以活生生的感性生活形态出现的,不以活生生的感性生活形态出现,也是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作品的。一台戏是否优秀,首先就是要考察它通过舞台呈现所表现的精神意蕴和情感概念是否完整?精神意蕴、情感概念支离破碎,分散杂乱,当然就是劣质产品了。实现精神意蕴和情感概念与感性生活形态的有机统一,对于只有两个小时的舞台演出来说,应该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为什么说是起码的要求?这是因为,一台戏通过感性生活形态所表现的精神意蕴和情感概念,如果是陈旧的、司空见惯的,虽则与感性生活形态做到了有机统一,依然算不得上乘之作;如果通过感性生活形态所表现的精神意蕴、情感概念是新颖的,有所发现的,它才有成为优秀作品的可能。如果通过感性生活形态所表达的精神意蕴、情感概念,完整新颖,且能够与时代精神相连,与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息息相通,那么,它就与艺术精品不远了。
最近,第7届陕西省艺术节刚刚落下帷幕,艺术节演出了70多台剧目,其中就有不少精神意蕴与感性生活形态做到有机统一的好作品。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便对这些作品一一进行分析,而是想结合黑格尔《美学》中的有关论述,联系第7届陕西省艺术节戏剧创作实际,就一些作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精神意蕴与感性生活形态有机统一的视角,谈点不成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