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情致
情致,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词,它惯常出现在文艺评论文字中。如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韵、情致、情志等字眼。情致的意思,在艺术作品中,似乎偏重于人物情感的表达。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对情致有专门论述,篇幅不大,却很集中,意思却与上面所说的不大相同。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以他的哲学思想,有一种被他称之为绝对理念的东西(他有时候也会把这种绝对理念称为神性的东西,无限的东西,上帝,等等),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就存在。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这种游荡于天地宇宙之间的绝对理念,在各个时代会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普遍力量。这种普遍力量如果用现在的时尚语言来表达,约略相当于时代精神,或者一种伦理观念。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尤其是在以行动表现人物性格为特征的戏剧作品中,这种普遍力量,或者时代精神,伦理观念,是不能直白地孤立地出现在作品之中的,必须用感性生活形态赋予它们一种定性,使其融入具体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之中,体现于活生生的人物性格之中。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艺术作品充塞的是一种生气,“在这种生气之中,普遍的东西不是作为规则和规箴而存在,而是与心境和情感契合为一体而发生效用,普遍的合理性的东西和一种具体的感性现象融成一体才行”(黑格尔《美学》第一卷14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7月版。本文引文均出自黑格尔《美学》,以下只注明卷数和页码)。这种普遍性的精神意蕴与个性化的人物性格达到统一,黑格尔用一个希腊词(πaθos)来表示,朱光潜先生在黑格尔《美学》中译本里将其翻译为“情致”。如此看来,情致实际指的是一种普遍精神的个性化,一种伦理观念的个性化。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会发现,情致是沟通一部艺术作品理性内容与感性生活形态之间的桥梁,也是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作品的特征所在。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在塑造人物性格时,主要地应表达人物的情致。在戏剧作品中,人物情致的表达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一台戏,前后两个多小时,时空有严格限制,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精神揭示相对单一且比较集中。这就决定了戏剧不可能像叙事文学那样,多角度多侧面从容不迫地去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情境中,带着一种目的性的行动,去表现主体心灵具有广泛意义的精神内容。人物行动的某种单一的目的性,就决定了一台戏所表达的通常是主要人物身上的一种情致。情致是什么,是带有普遍性精神内容的个性化。戏剧文本,写一人一事,它标示的通常是,经由一件事表达人物身上的某一种情致。
对黑格尔将某种普遍力量或伦理观念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朱光潜先生将其翻译为情致,对此,学界也有不同看法。如王元化先生在他的《文心雕龙讲疏》中就指出,情致这个概念并不准确,比较准确的概念,应为情志。如果说,情致偏重于情感的表达,那么,情志的志,显然强调了理性内容的成分。把这个意思再说得明确一点,情致偏重于情感形式的创造,情志兼容了理性内容的表达。其实,在黑格尔那里,一部艺术作品,具体到一台戏,内容与形式原本就是一回事,一个东西。他讲艺术美是理念,就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那个理念,而是指一部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形成一体化的那个整体,是包括作品感性生活形态在内的。具体就一台戏来说,理念应指包括舞台呈现在内的整个作品,而不是所谓的主题思想,或精神意蕴。关于这个意思,他是这样说的:“就艺术美来说的理念,并不是专就理念本身来说的理念,即不是在哲学逻辑里作为绝对来了解的那种理念,而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成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美学》第一卷92页)这就是说,他讲的艺术作品的理念,是化为具体形象的理念,是与现实结合成为统一体的理念,是把感性生活形态与精神内容合二为一达到高度有机统一叫作理念。黑格尔把这种符合理念本质而显现为形象的理念也叫作理想,即艺术理想。可见他在美学中所谓的理想,也不是惯常意义上的那种理想,如某种信仰的远大理想,而指的就是艺术美。他还说,艺术创作之所以注重形式的创造,就是由于外在的,实在的,也就是感性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自身的因素。这一切无不表明,在艺术作品之中,形式是内容的形式,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内容固有的因素,不是内容是内容,形式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类似这样的意思及其论述,在黑格尔的《美学》里面,还有很多。内容与形式一体化,也可以说,是黑格尔《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德国传统美学在黑格尔手里达到高峰的主要标志。作为戏剧创作人员,这是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至于用情致好,还是用情志好,我觉得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对黑格尔的原意应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果说,把内容与形式硬要割裂开来说,黑格尔倒是非常重视内容的,从这方面看,元化先生的情志,很有警示意义;另一方面,从一种内容在艺术作品中必须外化为一种形式来说,朱光潜先生的情致,似乎更契合艺术的特征。从我们的创作实际出发,从克服戏剧文本的概念化、政治化、宣传化弊端考虑,我比较倾心于采用情致。因为创作艺术作品,尤其是作为一台戏,应是主要人物情感概念的完整描绘,人物主体精神的完整表达,理性内容是全然融化在人物的情感流程里面的。
我之所以要专门介绍黑格尔的情致说,就是因为在目前我们许多剧作家的戏剧文本中,理性内容未能完全转化为人物的情感,未能完全转化为人物的精神个性,未能完全转化为人物的心灵样态,也就是说,普遍性的精神内容,没有转化为一种情致,舞台上总是留有唯恐观众没有领会某种精神内容的概念化痕迹。关于情致我就介绍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