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现代戏《天理良心》(作者张伟峰)
这是个英模戏。主人公的儿子遇车祸身亡,生前欠了别人17万元。一贫如洗的父母,长达十几年通过养奶牛,一点点攒钱,还了儿子的债务。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内容,两个字:诚信。这就提出一个问题,除过诚信,作品还应该向我们透露些什么信息?“诚信”二字,会不会使作品将一些属于艺术的更具审美价值的东西过滤掉。再换一种说法,是用人物去表现“诚信”这个主题呢?还是将“诚信”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转化为人物的情致,然后将人物这种情致作为作品表达的对象呢?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设若选择了前者,不同程度的简单化,概念化,宣传化,便由此产生。该剧似乎存在这个问题。前一段,看西安市话的话剧《麻醉师》,也是个英模戏,其中有个情节是这样的:主人公论资历,论能力,论人品,早该升为麻醉科主任。可是,在主任职位空缺的情况下,组织部门选派了一位年轻人当了主任。生活的真实是,那位麻醉师意见很大。有人就提出,写这个情节,有损主人公形象,建议去掉。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这正是塑造主人公形象的好情节。这种事,谁都可能遇到。遇到了,又有谁不想当官,谁不想进步?问题是,平庸之人过不了这个坎,意志可能消沉,甚至跳楼自杀,都说不定。英模之所以是英模,他起初也许想不通,但很快会明白过来,培养年轻人更重要,于是接受这个事实。说英雄是成长中的英雄,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再联系《天理良心》这个戏,如果能够把诚信概念转化为人物的情致,人物性格便会出现丰富而复杂的情况:儿子意外留下一笔债务,会在主人公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荡。老夫老妻,一分一文数着过日子,这飞来的十几万元,是真的吗?一笔一笔,真实无误,这钱应该我还吗?这钱和我有啥关系呀!没关系,儿子为什么把咱叫爸呢?主人公一定是在精神的强烈抗拒中一步步走向道德的崇高。他接受了这个事实,才会想到养牛;朴实真诚的他,才会以自己的方式,一块钱一块钱去攒,去还那个钱。对于有钱人来说,十几万块钱,大概不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事。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要写出这个特定家庭特定人物攒钱还钱的艰辛,那种艰辛中主人公情感上的起伏跌宕。还钱过程,是主人公身体一年年衰老和精力不济,同时,又是主人公心灵的不断净化和境界的不断提升,是人生真谛的深刻感悟和精神的不断丰富。命运是无常的,人的精神的自由正是在同这无常的命运的抗争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