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剧《班超》
新编历史剧《班超》(编剧宋文宪、张秋里),唱词晓畅雅致,结构缜密完整,情节编织严谨,人物设置考究,体现出作者比较扎实的编剧功力。
该剧的时代背景是匈奴伺机进犯我西域之地。主要事件有两个:一是班强新婚之后英勇牺牲;二是皇上诏命班超回朝。匈奴对西域有狼子野心,班超心知肚明,因而对其心存戒备。班超回不回朝,作品是运用妻儿灵魂外化的手法,表现班超纠结犹豫的复杂心态;尔后女儿百姓继续挽留,尤其是儿媳黎弇以死相谏,他才留了下来。最后一场,大败敌兵。
基于上述提纲式的提示,剧本还有一些话题值得探讨。比如,作品在精神层面究竟要写班超的什么东西,还不清晰。他在西域那个特定的环境中,想干什么,有何目的,干了何事,其主动性不够。班强和黎弇的婚事,好像与班超关系不大,让人感到对于班超仅是个偶然和意外,这就从客观上将班超置于事件之外了。婚庆之日,里里外外张灯结彩,班超会不会心存隐忧?因为作为父亲,作为军事统帅,只有他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是一个十分恶劣的战争环境,随时都存在生命危险。事实是,匈奴进犯,非得班强出征不可,班强也恰恰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这样,事件就与班超联系了起来,班超在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就有了表现某种精神的意义。再比如,班超镇守西域有功,升迁了,诏他回朝,这也许是实情。但作为艺术形象,总觉得震撼力不够。假如把回不回朝置于一种特定的冲突之下来写,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效果。一方面,西域的危局的确离不开班超,这是他终于能够在民众和亲人的劝阻之下留下来的最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不回朝是抗旨行为,这是他内心纠结要离开西域的根本原因。这就把班超放在了一个十分艰难的人生处境上。这样,会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我觉得,新编历史剧,必须对历史进行新编,不新编,是无法创作出艺术作品的。
班超在西域,长达几十年,作为一个人,他也想全家幸福平安,生活美满祥和。然而,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儿子,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而且还可能受到惩罚,尽管他写了血书,也曾感动了上级,但他精神上的磨砺和人生体验是刻骨铭心的。他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慨叹?他的一生,付出很多,而没有得到任何功利性回报,仅这一点,就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会给观众带来超越题材本身的许多思考。当然,这一切,是必须用情节和细节表现出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