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汉中故事,高扬民族精神——舞蹈诗《汉颂》观后
由汉中歌舞团创作演出的舞蹈诗《汉颂》,是一台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主题晚会。其实,我更喜欢把它当作一台舞剧来看,因为它的每一章节都有故事情节,而且章节与章节之间在时间顺序上存在某种联系。也就是说,它有戏剧的因素和特征在内。现在有许多剧目,不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撷取一些生活片段,来塑造人物性格,但作品的整个精神意蕴是聚焦的,完整的。《汉颂》这个作品,有这样的品格。
《汉颂》,意即汉中颂,是关于汉中人文历史的颂歌。作品通过或壮怀激烈,或灵动秀美的舞蹈语言,以一种汇通古今的宏阔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回望历史,观照现在,展望未来。走出剧场,它给人留下的鲜明印象是:汉中的历史,是现在的历史;汉中的现在,是历史的现在;汉中的未来,是历史的未来,也是现在的未来。汉中历史,现在和未来,是在一种开拓、创新、奋进的精神统一之下的一个整体形象。整个作品,内容有特色,主题很鲜明,舞台呈现赏心悦目,使人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作品具体有三个亮点:
第一,讲述中国故事。这个作品所撷取的人和事件,虽然都发生在汉中这块地方,但是,这些事件都对我国甚至世界的历史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如刘邦与项羽之间争夺天下的军事斗争,就关乎中国历史的走向和命运;再如蔡伦造纸,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其贡献显然是世界性的。汉中的《汉魏十三品》,包括曹操所书写的“衮雪”在内,都是石刻书法,都与造纸术有关,当然它远未涵盖造纸术的全部意义。至于张骞通西域,尽管丝绸之路在公元前十三四世纪,就开始走了,但严格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是从张骞开始的。在广义上,与世界沟通与对话的丝绸之路,现在还在继续走,它的深远影响还在延续,还在持续发酵。诸葛亮的军事天才,就更不用说了,他已经是被国人请进了神龛的人物。这些事件,都是震惊世界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依然是举世瞩目的。作品以这些人和事构成作品的基本内容,以分章节的艺术再现方式,把它们展示于舞台,使人直观地感受到汉中历史的厚重,汉中神韵的悠长,汉中盆地的迷人,汉中前景的光明。这是真正的中国故事。
第二,其实,题材本身只是一个精神载体,丰富的精神意蕴才是作品的精髓。作为艺术作品,《汉颂》所表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与现在的时代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就说楚汉相争吧,谁是谁非对于后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某些精神,依然在鼓舞着我们现代人。霸王项羽在那场战争中是个失败者,但是他的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精魂却被后人不断光大,所以传统戏里面多演他。《霸王别姬》,别姬只是个表象,霸王的壮烈之气才是真意。刘邦在那场战争中是个胜利者,韩信和他的故事,在任用贤能上,就对今人有永久的启示。前不久,汉中市南郑县剧团演出的《韩信拜将》,展示的就是这一情感概念。作品中的张骞所体现的情操更为光彩夺目,他的那种爱国情怀,那种坚强意志,那种百折不挠的信念持守,表现在他身上,更体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蔡伦的可贵,不仅仅在于创造了纸张,更为可贵的,是留给我们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勇气。正是这种创新勇气,探索精神,鼓舞着我们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就。这都在表明,《汉颂》这个作品,意在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前不久,我在报纸上看到,省委书记娄勤俭有个关于文艺工作的谈话,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增强民族自信。那么,靠什么来增强呢?要靠我们辉煌的文化传统,靠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作品传播的是正能量,彰显的是民族魂。
第三,这个作品在艺术呈现上有特色,有看点。舞剧是非常高雅的艺术,主要以人的身体为媒介,来表情达意。这个作品的舞蹈总体上是比较好看的。如楚汉相争,突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那个栈道舞,人手一块板子做道具,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意象,就很有观赏性。再像诸葛亮用兵,舞台上八卦造型的组合,音乐上采用急促的鼓点声,突出打击乐,就颇具特色。造纸群舞的设计,大约是表现处理材料的一个过程,轻盈飘逸,优美灵动。我对舞蹈外行,扮演刘邦、项羽、虞姬、张骞、蔡伦等几个主要演员,表演洒脱,有力度,对每个人物性格的把握,情绪的掌控都比较到位。只是有一点感觉,如果对霸王项羽的气度表现再壮烈一些,效果会更好。特别是需要提及的是最后,改革开放的汉中,油菜花满台绽放,既有汉中特色,又喻示一种繁荣昌盛的艺术效果。
2016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