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陕南往事》(作者邹棠华)

三、话剧《陕南往事》(作者邹棠华)

该剧以日本侵华战争为背景,讲述当时内迁至汉中古路坝西北联大的故事。主人公梅友兰,是飞机制造专家。他手头的一套科技资料,如果用于战争,具有极大杀伤力。因此,国民政府和日本军方,都想得到它。梅友兰认为,科技成果是为民造福的,不是服务于战争的。国民政府三次派人来到家里,他都没有把资料交出。同时,日本军方也派出一名叫美栀子的女间谍,企图搞到这套资料。美栀子来到梅友兰家里,就爱上了梅友兰。她也是一个反战者,在搞到了梅友兰的资料后,并未交给日方。当梅友兰的女儿梅小青从战场上回来,失去了一条胳膊,劝说爸爸交出资料时,梅友兰答应了,才发现资料不见了。这时,美栀子把资料拿出来,并说明自己是间谍。于是,当局就把美栀子抓了起来。后来,美栀子被梅友兰保释出狱。就在梅友兰和西北联大朋友们中秋团圆之际,章教授的儿子牺牲了。他是驾飞机和美栀子的弟弟空中相撞牺牲的。美栀子大约觉得无颜面对在场的人,随后自杀。显然,作品是以赞赏的态度来歌颂梅友兰和美栀子的和平观念的。

我以为,战争是相对于和平而言的,和平是相对于战争来说的。战争与和平,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试想,没有三年解放战争,哪有新中国的和平?换个说法,新中国的和平,与此前的战争不无关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抽象的和平观念原本并不存在。梅友兰教授和美栀子,以其亲身经历,粉碎了他们那种悬在空中的和平观念。人都是一定环境中的人,正如毛泽东所说:“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梅友兰教授也罢,美栀子也罢,他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固然可爱,可是,在现实面前,他们的幻想均被撞得粉碎。梅友兰为何一改初衷,愿意把成果交给国民政府,与他的女儿以血淋淋的事实说服他有很大关系,也是他不可能把自己排除在战争之外的证明。美栀子不也在反对战争吗?可是,章教授的儿子恰恰是和他的弟弟在空中交战失去生命的。她的自杀,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批判。作品对梅友兰和美栀子的和平理念,持赞赏态度,我不大苟同。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那种美好愿望是不存在的,没有生活基础的。西北联大在汉中,日本人的炸弹已经扔到那里,师生们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梅友兰不可能把自己置身于事件之外。他的亲身经历以及家庭遭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主张以自我批判的意识,来完善这个作品。比如,把梅教授不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用于战争,作为他思想的起点。豺狼横行,民不聊生,家遭不幸,尤其是女儿失去一条胳膊,都是他精神情感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就写他精神情感的演变过程,这样,作品就有了审美观照的意义。至于美栀子,也当如此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