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音乐剧《延河谣》

四、陕北音乐剧《延河谣》

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物质支援。音乐剧《延河谣》(编剧王克文)不同于同类作品的是,深入地揭示了这种支援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情感上的巨大付出,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所爆发出来的精神付出。前方战事吃紧,我军曾两次到这个小山村征集粮食。主人公石大壮那么爱着茹子,然而为把粮食留给部队,忍受着极大的内心痛苦,以服劳役惩罚茹子,甚至要关茹子的禁闭。当然,石大壮也明白,粮食不是茹子偷的,是哑巴为了救饿得奄奄一息的爷爷作的案。石大壮之所以要忍痛罚爱,茹子之所以要替人受过,将事揽在自己身上,无非示意好心的哑巴,支前的粮食是一粒也不能动的。为此,茹子与石大壮长达五六年心存怨恨。后来,石大壮为了茹子唯一的儿子能够守在母亲身边,自己上了前线,且失去了左臂,使茹子母子,深受震撼。特别是,石大壮为了保护东渡黄河的儿童牺牲,茹子怀着巨大的内心悲痛,以神圣般的虔诚,与大壮的灵柩举行婚礼,感人至深。其次,人民群众对于革命事业的精神情感付出,还体现在一些重要的情节处理上。如第二次前线粮食告急,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怎么办?老百姓在精神的极度煎熬中,做出了连自己都为之震惊的举动:割青苗,杀牲口。对于老百姓来说,即将成熟的庄稼,是他们全年维持生活的唯一来源,牲口是他们进行日常劳作的重要工具,现在,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子弟兵不挨饿,为了催生一个新世界,他们面对上苍,集体祈祷,将生活的唯一来源,奉献到前线去了。他们面临的将是更加困苦不堪的黯淡生活,但从他们身上放射出来的却是崇高道德的光辉,伟大情感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