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女性形象,独特人性情感

六、特殊女性形象,独特人性情感

艺术节上有几台以女性为题材的剧目,所描写的生活领域比较特殊,人物形象比较独特,精神情感比较少见,有必要单独评说。由神木市剧团创作演出的晋剧现代戏《母殇》,描写的是一位慰安妇的悲惨人生。作品主人公枣花于新婚之际,被日军抢走做了慰安妇。她在被强暴并怀孕之后,伺机手刃日军少佐龟田,逃出了魔掌。但噩梦远未结束,她生下一子,一辈子在白眼相待的环境中生活,直至最后自裁,离开人世。在枣花这个人物身上,有两方面东西刻骨铭心,发人深思。一是慰安妇的悲惨遭遇,为枣花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终生挥之未去。按说,在那特定情境中,最理解枣花的是秋根,他处处护着枣花,但是枣花始终对他紧闭感情的大门。原因是,她认为自己不干净。“我不干净”,就是慰安妇为她留下的精神后遗症,这本身就是对日军暴行的血泪控诉。二是由于她的慰安妇经历,几十年经受来自各方面不公正的待遇,显然是她慰安妇悲惨遭遇的延续。她的孩子是在异样的眼光中长大的,她也是在紧闭家门,自觉无脸见人的心境中煎熬度日。她最后走上绝路,与村中诸多愚昧的“看客”不无关系。她走了,给人留下的是不尽的思考。由商洛市剧团创作演出的花鼓现代戏《疯娘》,描写的是一位精神异常的女子,流落荒野,被一穷苦残障之人收留为妻的故事。疯娘生子之后,因为智残,婆母时刻设法使她远离孩子,甚至将她弃之于野,永远消失。她的孩子更是与她情感隔膜,陌同路人,极少与她接近。作品力图表现的,就是疯娘并没有彻底疯癫,她也许有些神志不清,但是,埋藏在她心灵深处的那份亲情,那份母爱,一直潜在。她可能忘却了许多事情,忘记了身边的许多人,可是,永远忘不了自己的儿子。这大概就是潜意识吧!由于这种潜意识的存在,她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她的儿子身边,才会不顾生命危险,为儿子去采摘那颗甜美的野山桃。她滑落山崖,悄无声息地走了,但那份母子亲情永远在山间回荡。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这种母爱,终于感化了儿子,感动了婆母。如果说,这种爱的意识,是作为母亲的天性,那么,《疯娘》便是献给女性母爱的颂歌。由陕西当代实验话剧研究院创作演出的话剧《终身成就奖》,描写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女演员,在85岁高龄时,获得终身成就奖。她于激动之余,回忆她的艺术人生,其深长韵味,令人心情十分复杂。该剧的舞台呈现极富创造性。本是一个独角戏,主创人员采用意识流的手法,将主人公当年所扮演的每个角色组接在一起,并外化在舞台上。通过年老的主人公与角色的心灵对话,使观众从中感受到一位老艺术家百味俱陈的艺术生涯。该剧的舞台呈现,灵动活泼,特别是每场戏结束,类似于歌队的一群男女青年上场,以具有强烈撞击力的现代舞蹈,深化作品的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上述三台剧目,似乎另类,因为另类,才自有其独特意义存在。

本文所述评剧目,远未涵盖本届艺术节参演剧目的全部。如歌舞剧《孙思邈》、秦腔现代戏《柳青》《锦阳星火》、眉户现代戏《枣花香》、汉剧《风雨赵家楼》、民歌剧《街灯》、花灯剧《闯王寨传奇》等剧目,均以其丰富多样的舞台呈现,显现出各具风采的审美价值。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剧目的百花齐放,推出了一大批艺术新人,拯救了众多稀有剧种,尤其是艺术节首开我省在基层城市举办艺术节之先河,这对于促进地方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和作用。艺术节虽然结束了,其艺术精神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扬光大。

原载于2017年11月14日《中国文化报》,2017年第6期《当代戏剧》,2017年第6期《艺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