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矛盾冲突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五、戏剧矛盾冲突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戏剧作品矛盾冲突的形态异常单调,且司空见惯,写不出人与人之间真实复杂的情味儿。譬如,提到改革,作品中于是就出现了勇于改革与思想保守的矛盾冲突;热议诚信,作品中于是就出现了诚信做人与弄虚作假的矛盾冲突;惩治贪官,作品中于是就出现清廉与腐败的矛盾;城镇化受关注,作品中于是就出现搬迁与抗拒搬迁的矛盾冲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品矛盾冲突的内容,好像是由党和政府的文件制定的。对党和政府的文件精神保持敏感,当然是正确的,但具体到作品的矛盾冲突大概就不能这么简单和庸俗。譬如,要致富,先修路。于是,作品中主人公要为村子修一条路,由于这条路要从某人门前经过,于是主人公就与这家主人形成修路与反对修路的矛盾。这种冲突模式在农村致富类作品中屡次见到。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我们的戏剧创作还没有真正的走向生活,没有真正的走向人的精神和心灵。现实生活的感性形态是千姿百态的,反映在戏剧创作上,矛盾冲突的可看样式应该是无限多样化的。

黑格尔作为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作为在政治上极其反动的代表人物,在《美学》中关于戏剧矛盾冲突的观念,无疑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作为反面教材,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他关于矛盾冲突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悲剧理论。他认为悲剧冲突的双方,都持有正确的一面,又都带有不正确的一面,通过矛盾冲突,双方以毁灭的形式,正确的一面得以保留,不正确的一面得以克服,从而达到一种永恒正义的胜利。可以看出,为了表达他所谓的理念,不分青红皂白,他对矛盾双方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关于喜剧,他认为,矛盾冲突在于戏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和所追求的手段之间存在不协调,是南辕北辙的,令人感到可笑。由于喜剧的矛盾冲突背离了他所谓的理念,于是他断言,从喜剧开始,艺术将走向灭亡。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黑格尔对其矛盾冲突的分析应该说是深刻的细密的。但是,由于他所谓的理念,本来就是一个虚空的东西,同时,他把当时反动的普鲁士政权视为他这种虚空理念的具体体现,所以,建立在这种虚空理念基础上的冲突理论,显然是脱离实际的,是为当时的反动政权服务的。由于他执着虚空的绝对理念和反动的政治立场,就使得他对正剧万千变化的矛盾冲突样态持否定态度。他说:“这种中间剧种有时以市民生活和家庭范围里动人的情景为主题,有时描绘骑士风……它的主要题旨是道德的胜利。它往往触及金钱和财产,等级的差别,不幸的恋爱,下层社会小人物的毛病和气质。总之,每天到处都摆在我们眼前的事物,不在舞台上也可以看到。”这里所谓的“中间剧种”,指的就是正剧。他觉得正剧所描写的是市民小人物,家庭生活,骑士风尚,金钱财产,男欢女爱之类东西,“不在舞台上也可以看得到”,没有必要再去描写。接着,他对正剧矛盾冲突所体现的精神情感进一步进行评论:“在这种有道德倾向的剧本里,善人总是胜利,恶人总是遭到谴责和惩罚,否则就是悔过,所以戏剧的和解就在这种道德的结局,使人皆大欢喜”。这就是说,正剧的矛盾冲突及其结局,表现的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兴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取向,而不是他所谓的理念。最后,他对正剧矛盾冲突的后果做出概括,指出:这种“道德观点愈成为戏剧的中心,结果一方面人物性格所结合的那种情致和目的就愈不是本身具有本质性的,另一方面人物也就愈不能坚持和实现自己的性格”(本段引文皆出自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330页)。这就是说,正剧的矛盾冲突如果把这种日常生活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作品中人物的情致就不可能体现理念了,人物的性格也就不执着于理念了。

如果说,我们对黑格尔所谓的理念,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进行阐释,即他的所谓理念是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得来的,就会发现,黑格尔所描绘的戏剧走向没落的“乱象”,正是戏剧走向生活,获得新生的可喜景象。戏剧创作离开虚无缥缈的理念,投入到生活的怀抱,从生活之中汲取营养,这就决定了戏剧矛盾冲突的多样化个性化特征。黑格尔所谓乱象,其实它乱就乱在戏剧离开理念而开始聚焦于人这个主体。人是十分复杂的,人本身就决定了戏剧矛盾冲突的复杂性,多样性。哲学家张世英说:“物是有规定性的东西。由于物与他物的关系各式各样,物的诸多规定性也会彼此不同。”(张世英《黑格尔小逻辑译注》20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他还举例说,水与铁发生某种关系,表现了水有使铁生锈的规定性,水与植物发生某种关系,表现了水有滋润植物的规定性。人也是有诸多规定性的,尤其百人百性,人的规定性将极为复杂,戏剧的矛盾冲突将无限多样。在这里,我想举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个是,我们一般会将戏剧的矛盾冲突理解为一种人物意志的外化样式,其实有的戏剧矛盾冲突,完全是在人物内心进行的。如淮剧《小镇》,自始至终就是一位精神迷失者的心灵救赎史。另一个是,戏剧的矛盾冲突,我们惯常会觉得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其实,更多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观念的细微差异所带来的某种情趣。再以马健翎创作的小戏《十二把镰刀》为例。该剧的真实旨趣,是通过王二和桂兰打十二把镰刀这个表象,展现小两口由于观念的差异,所体现出来的自由情趣。这类戏看似没有冲突,其实是有冲突的。只是冲突不是对抗性的,而是人物与人物精神上的同中有异,形成一种趣味性。人是个性化的人,其观念是个性化的观念,其行为是个性化的行为,这就决定了一个作品矛盾冲突的特殊性,独特性,精神内容的新颖性。

戏剧冲突的多样性,来自生活的多样性。生活是“日日新”的,这就决定了戏剧的矛盾冲突不会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绝对与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不是一回事。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区别,就如同现实生活同艺术作品中的生活的区别一样,没有必要再去饶舌。

原载于2017年第三期《当代戏剧》,2017年第三期《艺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