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原创歌剧《土楼》
演出前,大幕一直敞开着,舞台上是一座巨大的土楼。它呈圆筒状,四周封闭,给人一种坚如磐石的感觉,一种铁桶般抱团的印象。我想,它与其他千姿百态的民居一样,是人在生活实践之中形成的,是居住在其中的特定人群性格的体现。
由福建省歌舞剧院演出的歌剧《土楼》,之所以让人感到欣喜,是因为它讲述的土楼,是关于人的土楼,是关于人生命运的土楼,是揭示人的情感与心灵的土楼。那些男女老少,老家原本在北方中原,由于生活所迫,像候鸟一样迁徙到南方。为了防止土匪的骚扰,他们建造了土楼这样的民居。土匪要烧掉它,它竟然有完整的灭火系统,从屋顶四周喷下水来,粉碎了土匪的险恶企图。当然,这并不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土楼主人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道德,是他们相帮相扶共渡难关的顽强生命力和柔肠似水的丰富情感。主人公宁华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生的,一个是收养的。土匪掠去了她的两个儿子,在只能救回一个的情况下,她忍受着巨大的悲痛,舍弃亲生,救回养子。后来,亲生儿子虽被救回,却不幸死于非命。及至下半场,剧情奇峰突起,养子之父忽然从南洋回来,要领走儿子。她又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将养子交给他的亲生父亲。此时,我突然觉得宁华这个柔弱似水的女人非常高大。她含辛茹苦,抚育养子,在自己孤苦伶仃孑然一身之时,竟能成人之好。这是需要多么坚强的精神定力,才能做出的感人义举啊!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所讲的,首先还是自己的亲情,然后才将这种亲情延伸到他人。宁华是将这种亲情首先留给他人,然后才是自己,这就使得她不仅可亲可敬,而且伟大崇高。
我看歌剧很少,因而开演之后,觉得唱腔还不是很中听,但听过一段之后,竟奇迹般地感到顺耳,抒情,把客家男女那百结柔肠表达得凄婉动人。由此我忽发奇想,相对于戏曲,歌剧有其独特优势,这就是,歌剧是根据剧本所提供的思想内容,情节故事,从头开始创作与其相融合的音乐的。戏曲不是,其音乐似乎先入为主,总让人感到有点让内容削足适履的味道。
《土楼》的舞美很复杂,舞台上的土楼能够自如开合。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舞台美术,而是直接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叙述故事,塑造人物。问题是,这样笨重的舞美,要把该剧送到普通观众中去,就比较麻烦了。这是个矛盾,让人心里挺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