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艾玛回国记》(作者宋波)

八、儿童剧《艾玛回国记》(作者宋波)

当我阅读儿童剧《艾玛回国记》接近结尾时,手机有微信的声音。打开一看,有这么几句话:现在80后一手遮天,90后无法无天,00后被宠上了天,可怜50后,60后,70后活的一天不如一天。我猛然发现,其意与《艾玛回国记》竟有某些相通。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正在失传,民族传统美德,正被淡忘。作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运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描写一个美籍华裔儿童,回到故乡,穿越古今,游历关中书院,经受一番熏陶,幼小心灵发生变化故事,意在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如此理解,若未离谱,提两点看法,也许使作品更加贴合实际。一是小主人公被设计为美籍华裔,无现实意义。艾玛属美籍华人后裔,长期生活在国外,与国内生活习惯形成差异,即她与爷爷间的一系列有趣摩擦,无对错之分,实属正常,也无可非议。因此,后面穿越时间的隧道,游历关中书院,与古代先贤对话,便无针对性。假如说,是一个中国孩子,变成了艾玛那样,吃洋饭,过洋节,说洋话,举止言谈,把自己的传统全丢了,这样的穿越,就有了特殊意义。就是说,要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重塑传统。二是作品精神欠聚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庞大的精神体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学属儒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小小主人公同爷爷的精神差异,究竟反映了哪方面的精神缺失,作品中是含糊的。若能把孩子的精神缺失,同在关中书院的游历具体联系起来,作品内容会体现出一种整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