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渭华起义》(作者屈小弟史育民)

六、现代戏《渭华起义》(作者屈小弟史育民)

官逼民反。作品写得波澜壮阔,气势宏大,再现了当年渭华一带如火如荼的革命情景。在当今和平年代,穿越时间的隧道,反观这一段历史,对于我们增强红色记忆,承续革命传统,实现中国梦,都是不无意义的。作品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志丹,他那种朴素的百姓情怀,那种具有高水平文化素质的人格魅力,那种处乱不惊、神定气闲的领袖风范,那种紧急关头果敢机智的指挥艺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像春茂、玉兰、程谦、何九叔等人,都能够使人感受到某些令人激动的东西,都能够使人得到多方面的感受。渭华起义早已成为历史,包括刘志丹在内的这些当事人也早已过世,我们让他们活跃在舞台上,无非是让这些人物与我们进行对话。看看他们,想想我们,无非如此。这个作品很有戏,戏就在过程之中。比如第三场,刘志丹从接受盘查到最后走脱,就极精彩。精彩之处就在于能够写出那种惊险的意味。再比如玉兰送信一场,玉兰前面奔跑,两个匪兵后面追赶,走投无路之际,看到一个坟头,突然哭诉她的丈夫。这就是一个看似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包括对于反面人物的描写,也很有戏。县党部书记古月会见地方民团团长白铁刀,就把两个人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拿捏得很准确。白铁刀的狂暴凶残,古月的老谋深算,有情趣有味道。作品事件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刚开始看到人物表的时候,我心里就很失望,这么多人物,又是宏大的历史事件,能说清楚什么呢?当我看过两三场以后,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不仅不烦乱,而且灵气往来,对人物情感的抒发,留有较大的空间。作品中有不少唱段,很好地表达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情感。作品的对白比较讲究。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是由开始较长的句子,到最后字数很短的句子。它标示的是人物之间的情感,由松弛到紧张的一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