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居”概念及其文化意义
2025年09月26日
一、“燕居”概念及其文化意义
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燕居”也可以写作“宴居”,意为安闲而居。古代常指贵族或文士阶层,在非公共事务场所的一种自然轻松、洒脱愉快的生活或生存状态。唐宋及后世也有将“燕居”引申为“闲居之所”的意思。
“燕居”一词在古籍中出现甚早,如《礼记注疏》卷五十有“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句[1](P530);《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亦载“二世燕居,乃召赵高谋事”[2](P2552),等等。先人为什么以古称“玄鸟”的燕子,来修缀闲居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呢?宋末元初经学大师丁易东所撰《周易象义》卷八“兑下、巽上”篇中的说法似可备一说,兹录如下:
中孚六爻多以飞鸟取象。……以象言之,燕虽以燕安取义,亦以飞鸟取象。燕,谓四也,四有互艮为门,鸟之巢于门者,非燕乎?燕巢于屋,取其安也。燕之居甚安,故古以为“燕居”。。[3](P624)
中国古代文人多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出、入世情怀和儒道互补思想,而“独善其身”又多与“燕居”的情态和心境有关。例如,古时文人纠结家国之事时,常常念叨的就是《诗经·小雅·北山》中的一句“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4](P147)。实际上里边都离不开一个“归家”的概念。如此,则又接应上了《礼记·大学》所记圣人章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P193)
总之,“燕居”是古人描述家居生活的一种用词,其“飞鸟取象”的学理思维虽可溯源到《周易》,但“燕子归巢”匆匆掠飞的视觉意象,与人们渴望归家时的那种殷切情感之契合,应该才是古人最终选用其的逻辑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