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影视配音的辉煌期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影视配音的辉煌期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文化艺术领域迎来了新的曙光。该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搬迁到永嘉路383 号,开始打造译制片的辉煌。整个80年代,上译厂不仅译制了《佐罗》《追捕》《虎口脱险》等一大批经典译制片,还培养了邱岳峰、赵慎之、毕克、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曹雷、于鼎等老一代极受观众喜爱的优秀配音演员。这一时期的译制片领域掀起了引进和学习西方文艺理论的热潮,引领中国电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面对西方电影艺术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积极向西方电影学习,大力推进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并使之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