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情节化的叙述表达
2025年09月26日
(一)去情节化的叙述表达
传统电影以戏剧冲突、情节变化以及人物关系或者主人公的内心冲突来表达电影的主旨,相比较平铺直叙的散文化电影表达,冲突性的电影情节更容易抓住观众的心。《小森林》系列影片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市子一个人在乡下精心耕种、施肥、浇水、收获,伴随着春去秋来的季节变化,收获的便是不同的精致美食。在夏日里制作冰凉的甜米酒,劳作之后品尝,清甜沁人心脾,冬天则去做浓郁的味增汤,温暖至极。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影片采用近镜头细节性地展示食物的制作过程,同时加以市子简单的旁白,旁白中不乏有对生活的感悟,间接展示了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在小森,见到地上腐烂的胡颓子,拼命长大结果,到头来却付诸东流。出于物哀的心理,市子将它做成了果酱。[1](P101)影片中没有完整的叙述情节,故事发展顺序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叙述表达,以四季的季节变换间接展示了市子的成长过程,而这个成长的过程是舒缓的、隐藏不露、不为人注意的。影片全篇如一篇散文,四季变化的小森风光、悠扬舒缓的背影音乐、每部分重复的开场白,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精妙之处在于欣赏整部电影不会令人感到乏然无趣,在美食与美景的镜头切换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学,给观众以强烈的生活代入感。这种轻情节、重感受的特点,是散文式电影区别于戏剧式电影的重要特征。[2](P152)影片完全摒弃了传统电影的戏剧情节冲突,去情节化的表达真实而缓慢,使得观众在自然而然间融入影片的细节之中,润物细无声般触动心弦并同主人公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