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化的使用
《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出现的一系列符号给我们诠释了一种自尊自爱的人生态度,教给受众如何面对金钱,如何面对爱情,如何积极地面对人生。而在影片中,西雅图这座美丽的城市俨然成了浪漫爱情和努力奋斗的激励符号。
“小三”这个话题在当今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小三”在众人的眼中,就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而且在中国,未婚先孕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可以想象当时文佳佳是不允许在中国待产的。在女主人公眼里,她将电影《西雅图不眠夜》中的西雅图当作浪漫爱情的符号,所以她反讽式地选择去西雅图待产。而在《北京遇上西雅图》这部影片中,文佳佳表面看上去光鲜动人,内心却是有些自卑的。正是由于这种自卑,她更加看重金钱,所以她紧紧地抓住金钱这个能够证明她自我存在价值的符号。
弗兰克总是留着邋遢的胡子,看上去像一个落魄的大叔。他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总是显得很颓废、很消沉。薛晓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采用隐喻的手法反映电影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活动。邋遢的胡子似乎折射出男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贫乏,弗兰克简直就是一个落魄的符号,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只为生活而生活,失去了人生的斗志。卡西尔说过“人是符号的动物”。影片中的弗兰克仿佛也成了一个失意不得志的符号。
影片中还多次使用到镜子这一符号化“道具”。在文佳佳试婚纱时,镜头将现实中的文佳佳与镜子中的弗兰克放在同一画面中。镜子是虚幻世界的象征,代表着在现实社会中文佳佳和弗兰克并不是夫妻。可见导演对名牌包、镜子等符号化事物的使用手法别具一格。
西雅图这座浪漫的城市之都符号化的使用也蕴含其独特的意蕴。影片中,文佳佳为了省钱,坚持要顺产,为了养活自己,她亲自到大街上去卖从前的名牌包包,她正在向经济独立迈进。弗兰克曾经是北京一流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名医,他也通过自己的奋斗重拾人生,他考取了医生资格证书,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文佳佳在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我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大,随时迎接从天而降的爱情。”所以,当文佳佳“小三”身份转正后,虽然她本可以继续过着从前那样奢华的生活,但是她发现自己的内心十分空虚。她越发觉得自己需要真正的爱情,而不是没有爱的贵妇般的生活。她毅然决定离婚,自己开网店,独自抚养儿子,成为儿子心中的“榜样妈妈”。虽然很苦很累,但是过得很充实。一个精神匮乏的人拥有太多物质上的东西只会徒增恐惧和不安。只有通过自己奋斗所挣的钱,才花得心安理得。实现生命的价值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幸福不是身份,不是地位,不是一长串象征的符号,不是别人眼中的歆羡。我们本应该是宅、是车、是包、是表的主人,而不是它们的奴隶,也不是名牌的奴隶,更不是别人目光下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