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

一、电影中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

电影中诗歌的表达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类:第一,以字幕形式出现。如电影《二十四城记》中以黑屏配诗歌;电影《颐和园》结尾处以墓志铭的形式在画面上打入字幕。这里的字幕可理解成一种泛诗文。第二,以剧中人吟唱出现。本文探讨的是演员吟唱的诗歌,是除了作为台词作用外而更带有导演明显意图的诗歌。例如,影片《非诚勿扰Ⅱ》里那首经由李香山的女儿朗诵的诗歌《见与不见》。这首诗歌刚好和电影结尾想要表达的关于爱和生命的命题切合,看似是情诗,实则透着禅意,让诗和电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带动了网络上对这首诗的无数话题。又如《让子弹飞》开头和结尾都用了李叔同作词的学堂乐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清澈童声融合进入电影最后送别的意境。这首学堂乐歌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其本身已经被大多数人默认为诗歌,在这里又为《让子弹飞》这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影片加重了情感张力,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诗歌停顿、思考。